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22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1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研究发展现状 | 第15-17页 |
1.2.2 数字摄影测量学研究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20-22页 |
第2章 三维空间影像技术概述 | 第22-55页 |
2.1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概述 | 第22-32页 |
2.1.1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 第22页 |
2.1.2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22-24页 |
2.1.3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分类 | 第24-28页 |
2.1.4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基本技术指标 | 第28-29页 |
2.1.5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传统空间测量技术的对比分析 | 第29-30页 |
2.1.6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误差分析 | 第30-32页 |
2.2 摄影测量技术概述 | 第32-42页 |
2.2.1 摄影测量的发展历史 | 第32-34页 |
2.2.2 数字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 | 第34-39页 |
2.2.3 摄影测量技术的分类 | 第39页 |
2.2.4 摄影测量技术的基本技术指标 | 第39-40页 |
2.2.5 摄影测量技术误差分析 | 第40-42页 |
2.3 三维空间影像技术数据成果形式 | 第42-45页 |
2.3.1 三维点云数据 | 第42-44页 |
2.3.2 三维数字模型 | 第44-45页 |
2.4 三维激光扫描与摄影测量技术融合方法研究 | 第45-55页 |
2.4.1 三维空间坐标校准融合 | 第46-50页 |
2.4.2 三维点云数据匹配融合 | 第50-55页 |
第3章 三维空间影像数据获取与处理方法研究 | 第55-95页 |
3.1 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获取方法研究 | 第55-65页 |
3.1.1 三维点云数据现场获取工作流程 | 第55-57页 |
3.1.2 三维激光扫描机位点的选择与优化 | 第57-62页 |
3.1.3 三维点云数据彩色信息与灰度值 | 第62-64页 |
3.1.4 三维点云数据的采样间距与扫描时间 | 第64-65页 |
3.2 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 第65-86页 |
3.2.1 三维点云数据拼接 | 第66-70页 |
3.2.2 三维点云数据彩色信息配准 | 第70-74页 |
3.2.3 三维点云数据的坐标校准 | 第74-76页 |
3.2.4 三维点云数据中的植被剔除方法 | 第76-86页 |
3.3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数据获取方法研究 | 第86-89页 |
3.3.1 现场工作流程 | 第86-87页 |
3.3.2 相机拍照的技术方法 | 第87-89页 |
3.4 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数据获取方法研究 | 第89-95页 |
3.4.1 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平台概述 | 第89-90页 |
3.4.2 无人机航线规划的原则与方法 | 第90-93页 |
3.4.3 数码相机的基本设置 | 第93-94页 |
3.4.4 地面坐标控制点的设置方法 | 第94-95页 |
第4章 三维空间影像技术在地形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 第95-113页 |
4.1 传统地形测绘方法概述 | 第95-96页 |
4.1.1 有棱镜测量 | 第96页 |
4.1.2 免棱镜测量 | 第96页 |
4.2 基于三维空间影像技术地形海量点云数据的处理方法 | 第96-100页 |
4.2.1 基于不同比例尺地形图的点云数据的抽稀与提取 | 第97-98页 |
4.2.2 不同比尺地形图的测点间距选择 | 第98页 |
4.2.3 基于地形三维空间点云数据的地形图绘制 | 第98-99页 |
4.2.4 地形图等高线及地物匹配 | 第99页 |
4.2.5 地形图分幅 | 第99-100页 |
4.3 地形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100-106页 |
4.3.1 传统地形图三维模型化方法 | 第100-104页 |
4.3.2 基于三维点云数据的地形模型化方法 | 第104-106页 |
4.4 应用案例分析 | 第106-113页 |
4.4.1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数据的地形图测量 | 第106-108页 |
4.4.2 基于无人机航拍的地形图测量 | 第108-113页 |
第5章 三维空间影像技术在岩体结构地质编录中的应用研究 | 第113-134页 |
5.1 岩体结构面三维点云数据的识别方法 | 第113-116页 |
5.1.1 基于三维点云数据中的结构面几何形态判识 | 第114-116页 |
5.1.2 基于三维点云数据中的结构面色彩信息判识 | 第116页 |
5.2 岩体结构面三维点云数据的提取方法 | 第116-124页 |
5.2.1 结构面空间形态提取方法研究 | 第117-123页 |
5.2.2 结构面空间出露迹线提取方法研究 | 第123-124页 |
5.3 岩体结构面产状的计算方法 | 第124-128页 |
5.3.1 结构面产状的计算原理 | 第125-126页 |
5.3.2 结构面产状计算的计算机编程 | 第126-127页 |
5.3.3 结构面产状自动统计分析编程 | 第127-128页 |
5.4 岩体结构快速辅助地质编录方法 | 第128-134页 |
5.4.1 快速地质编录 | 第128-132页 |
5.4.2 现场复核及补充地质调查 | 第132-134页 |
第6章 三维空间影像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应用研究 | 第134-179页 |
6.1 基于三维空间影像技术危岩体调查方法研究 | 第134-139页 |
6.1.1 基于三维空间影像技术危岩体的识别与提取 | 第134-135页 |
6.1.2 危岩体几何尺寸的量测 | 第135-136页 |
6.1.3 危岩体裂缝调查 | 第136-137页 |
6.1.4 危岩体结构组合特征调查 | 第137页 |
6.1.5 危岩体不利结构面产状量测 | 第137-139页 |
6.1.6 危岩体勘察图件的生成 | 第139页 |
6.2 基于三维空间影像技术滑坡调查方法研究 | 第139-149页 |
6.2.1 基于三维空间影像数据滑坡调查的基本内容 | 第140-146页 |
6.2.2 三维空间影像技术在滑坡应急抢险中的应用 | 第146-147页 |
6.2.3 滑坡多期三维空间影像技术的对比分析 | 第147-149页 |
6.3 基于三维空间影像技术泥石流调查方法研究 | 第149-156页 |
6.3.1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泥石流调查 | 第149-154页 |
6.3.2 基于无人机摄影测量的泥石流调查 | 第154-156页 |
6.4 基于三维空间影像技术的隧道、地下硐室测量方法研究 | 第156-163页 |
6.4.1 地下空间三维点云数据获取 | 第156-158页 |
6.4.2 地下三维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 第158-159页 |
6.4.3 地下隧道、硐室岩体结构调查 | 第159-163页 |
6.5 基于三维空间影像技术钻孔岩芯存储方法研究 | 第163-165页 |
6.5.1 钻孔岩芯的保存意义 | 第163页 |
6.5.2 钻孔岩芯三维空间影像数据的存储 | 第163-165页 |
6.6 基于三维空间影像技术物理模型测量方法研究 | 第165-171页 |
6.6.1 三维空间影像技术在物理模型试验中的意义 | 第166页 |
6.6.2 三维空间影像技术在离心机模型试验中的应用 | 第166-169页 |
6.6.3 三维空间影像技术在泥石流冲刷模型试验中的应用 | 第169-171页 |
6.7 基于三维空间影像技术变形监测方法研究 | 第171-179页 |
6.7.1 基于三维空间影像技术变形监测原理 | 第171-173页 |
6.7.2 三维空间影像技术在滑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 第173-176页 |
6.7.3 三维空间影像技术在危岩体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 第176-177页 |
6.7.4 三维空间影像技术在地面沉陷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 第177-179页 |
结论 | 第179-181页 |
致谢 | 第181-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1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1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