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CONTENTS | 第11-14页 |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1.2 分液联箱介绍 | 第17页 |
1.3 研究进展综述 | 第17-23页 |
1.3.1 多支管分液联箱的应用研究 | 第17-19页 |
1.3.2 联箱内的气液流动特性研究 | 第19-21页 |
1.3.3 多支管分液联箱的气液分离性能研究 | 第21-22页 |
1.3.4 多支管分液联箱的气液分配均匀性研究 | 第22-23页 |
1.4 课题的来源和意义 | 第23-24页 |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24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多支管分液联箱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25-38页 |
2.1 几何模型 | 第25-26页 |
2.2 VOF模型 | 第26-28页 |
2.3 数学模型 | 第28-29页 |
2.4 六面体网格的建立 | 第29-31页 |
2.4.1 联箱部分网格的划分 | 第30-31页 |
2.4.2 多孔隔板部分网格的划分 | 第31页 |
2.5 模型边界条件 | 第31-34页 |
2.6 数据处理 | 第34-35页 |
2.6.1 分液效率 | 第34页 |
2.6.2 出口干度 | 第34-35页 |
2.6.3 出口支管流量均匀度 | 第35页 |
2.6.4 时均标准偏差和标准偏差率 | 第35页 |
2.7 数据收敛判据 | 第35-36页 |
2.8 网格独立性验证与模型验证 | 第36-38页 |
第三章 联箱内气液两相的流动特性 | 第38-51页 |
3.1 前言 | 第38页 |
3.2 模型简述 | 第38页 |
3.3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38-49页 |
3.3.1 气液两相流动过程 | 第39-43页 |
3.3.2 气液分离效果 | 第43-44页 |
3.3.3 各出口支管的干度 | 第44页 |
3.3.4 出口支管的气液流量分布 | 第44-46页 |
3.3.5 分液孔的流量分布 | 第46-47页 |
3.3.6 联箱内的压力分布特性 | 第47-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分液孔孔径对分液联箱性能的影响 | 第51-67页 |
4.1 前言 | 第51页 |
4.2 模型简述 | 第51-52页 |
4.3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52-65页 |
4.3.1 孔径对气液分离性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4.3.2 孔径对出口支管干度分布的影响 | 第53-54页 |
4.3.3 孔径对出口支管气液两相流量分配均匀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4.3.4 孔径对出口支管流量分布的影响 | 第55-59页 |
4.3.5 孔径对分液孔流量分布特性的影响 | 第59-63页 |
4.3.6 孔径对联箱内压力分布的影响 | 第63-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壁面开槽深度对分液联箱性能的影响 | 第67-83页 |
5.1 前言 | 第67页 |
5.2 模型简述 | 第67-69页 |
5.3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69-81页 |
5.3.1 槽深对气液分离性能的影响 | 第69-70页 |
5.3.2 槽深对出口支管干度分布的影响 | 第70-71页 |
5.3.3 槽深对出口支管两相流量分配均匀性的影响 | 第71-72页 |
5.3.4 槽深对各出口支管流量的影响 | 第72-76页 |
5.3.5 槽深对分液孔流量分布的影响 | 第76-79页 |
5.3.6 槽深对联箱内压力分布的影响 | 第79-8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成果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