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工业用热工设备论文--换热设备论文

多支管分液联箱结构优化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1页
CONTENTS第11-14页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第14-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5-17页
    1.2 分液联箱介绍第17页
    1.3 研究进展综述第17-23页
        1.3.1 多支管分液联箱的应用研究第17-19页
        1.3.2 联箱内的气液流动特性研究第19-21页
        1.3.3 多支管分液联箱的气液分离性能研究第21-22页
        1.3.4 多支管分液联箱的气液分配均匀性研究第22-23页
    1.4 课题的来源和意义第23-24页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24页
    1.6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二章 多支管分液联箱数值模型的建立第25-38页
    2.1 几何模型第25-26页
    2.2 VOF模型第26-28页
    2.3 数学模型第28-29页
    2.4 六面体网格的建立第29-31页
        2.4.1 联箱部分网格的划分第30-31页
        2.4.2 多孔隔板部分网格的划分第31页
    2.5 模型边界条件第31-34页
    2.6 数据处理第34-35页
        2.6.1 分液效率第34页
        2.6.2 出口干度第34-35页
        2.6.3 出口支管流量均匀度第35页
        2.6.4 时均标准偏差和标准偏差率第35页
    2.7 数据收敛判据第35-36页
    2.8 网格独立性验证与模型验证第36-38页
第三章 联箱内气液两相的流动特性第38-51页
    3.1 前言第38页
    3.2 模型简述第38页
    3.3 模拟结果与分析第38-49页
        3.3.1 气液两相流动过程第39-43页
        3.3.2 气液分离效果第43-44页
        3.3.3 各出口支管的干度第44页
        3.3.4 出口支管的气液流量分布第44-46页
        3.3.5 分液孔的流量分布第46-47页
        3.3.6 联箱内的压力分布特性第47-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四章 分液孔孔径对分液联箱性能的影响第51-67页
    4.1 前言第51页
    4.2 模型简述第51-52页
    4.3 模拟结果与分析第52-65页
        4.3.1 孔径对气液分离性能的影响第52-53页
        4.3.2 孔径对出口支管干度分布的影响第53-54页
        4.3.3 孔径对出口支管气液两相流量分配均匀性的影响第54-55页
        4.3.4 孔径对出口支管流量分布的影响第55-59页
        4.3.5 孔径对分液孔流量分布特性的影响第59-63页
        4.3.6 孔径对联箱内压力分布的影响第63-65页
    4.4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五章 壁面开槽深度对分液联箱性能的影响第67-83页
    5.1 前言第67页
    5.2 模型简述第67-69页
    5.3 模拟结果与分析第69-81页
        5.3.1 槽深对气液分离性能的影响第69-70页
        5.3.2 槽深对出口支管干度分布的影响第70-71页
        5.3.3 槽深对出口支管两相流量分配均匀性的影响第71-72页
        5.3.4 槽深对各出口支管流量的影响第72-76页
        5.3.5 槽深对分液孔流量分布的影响第76-79页
        5.3.6 槽深对联箱内压力分布的影响第79-81页
    5.4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结论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91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成果第91-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资源约束条件下山西焦煤集团的战略转型研究
下一篇:“互联网+”时代下D集团中层管理人员培训模式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