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特种铁路论文--城市铁路、市郊铁路论文

基于拓扑结构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连通可靠性分析与优化--以南京地铁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1 轨道交通网络特性研究第11-12页
        1.3.2 连通可靠性评价研究第12-14页
        1.3.3 国内外研究概况评述第14页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4-17页
        1.4.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4.2 组织结构第15页
        1.4.3 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2章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特性分析第17-25页
    2.1 网络主要特征参数第17-18页
        2.1.1 度与度分布第17页
        2.1.2 介数第17-18页
        2.1.3 直径第18页
        2.1.4 平均路径长度第18页
        2.1.5 聚集系数第18页
    2.2 各大城市网络基本统计参数第18-24页
        2.2.1 相关软件第18-20页
        2.2.2 数据统计第20页
        2.2.3 数据分析第20-24页
    2.3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南京地铁网络连通可靠性分析第25-51页
    3.1 南京地铁简介第25-26页
    3.2 南京地铁网络特性第26-32页
        3.2.1 网络拓扑结构图第26-29页
        3.2.2 度与度分布第29-30页
        3.2.3 介数分布第30-31页
        3.2.4 其他特性参数第31-32页
    3.3 网络攻击模式及可靠性评价指标选取第32-33页
        3.3.1 网络攻击策略模式第32页
        3.3.2 连通可靠性评价指标第32页
        3.3.3 评价指标选取方法第32-33页
    3.4 ID攻击模式下不同评价指标分析第33-37页
        3.4.1 不同指标的变化趋势第33-36页
        3.4.2 不同指标的敏感性分析第36-37页
    3.5 IB攻击模式下不同评价指标分析第37-40页
        3.5.1 不同指标的变化趋势第37-40页
        3.5.2 不同指标的敏感性分析第40页
    3.6 RD攻击模式下不同特性参数的变化趋势第40-44页
        3.6.1 不同指标的变化趋势第41-44页
        3.6.2 不同指标的敏感性分析第44页
    3.7 RB攻击模式下不同特性参数的变化趋势第44-48页
        3.7.1 不同指标的变化趋势第45-48页
        3.7.2 不同指标的敏感性分析第48页
    3.8 不同攻击模式下网络连通可靠性评价第48-49页
    3.9 最佳评价指标选取第49-50页
    3.10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4章 南京地铁网络连通可靠性优化研究第51-61页
    4.1 南京地铁网络优化模型的建立第51-52页
        4.1.1 模型思路第51页
        4.1.2 数据准备第51-52页
        4.1.3 模型建立第52页
    4.2 南京地铁网络优化模型的求解第52-59页
        4.2.1 可连接站点的选择第52-54页
        4.2.2 可连接的站点费用第54-56页
        4.2.3 可连接线路的选择第56页
        4.2.4 最优连接线路的选择第56-59页
    4.3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1-63页
    5.1 主要工作和结论第61页
    5.2 不足之处与展望第61-63页
致谢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及项目经历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城市高速公路和快速路一体化布局规划研究
下一篇:基于元胞传输模型的过饱和交叉口识别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