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炮制、制剂论文--剂型论文

多酚类活性物微纳米载体的制备与评价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1.1 引言第12页
    1.2 多酚类活性物第12-18页
        1.2.1 茶多酚第12-14页
        1.2.2 白藜芦醇第14-18页
        1.2.3 多酚类活性物的复合第18页
    1.3 微纳米载体技术第18-22页
        1.3.1 多重乳液第19页
        1.3.2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第19-20页
        1.3.3 固体脂质微粒第20-21页
        1.3.4 脂质纳米囊第21-22页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22-24页
        1.4.1 研究目的第22页
        1.4.2 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二章 茶多酚固体脂质微粒的制备与评价第24-41页
    2.1 仪器与试剂第24-25页
        2.1.1 主要仪器第24页
        2.1.2 主要试剂第24-25页
    2.2 实验方法第25-31页
        2.2.1 两步乳化法第25-26页
        2.2.2 脂质筛选第26页
        2.2.3 乳化剂筛选第26页
        2.2.4 乳液稳定指数的测定第26-27页
        2.2.5 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第27-28页
        2.2.6 保留率的测定第28-29页
        2.2.7 微观形貌的观察第29页
        2.2.8 静置稳定性的考察第29页
        2.2.9 体外释放的考察第29-30页
        2.2.10 体外经皮行为的研究第30-3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1-40页
        2.3.1 脂质的筛选第31-33页
        2.3.2 乳化剂的筛选第33-37页
        2.3.3 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第37页
        2.3.4 可重复性考察第37-38页
        2.3.5 静置稳定性考察第38页
        2.3.6 体外释放的考察第38-39页
        2.3.7 体外经皮行为的研究第39-40页
    2.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茶多酚/白藜芦醇固体脂质微粒的制备与评价第41-58页
    3.1 仪器与试剂第41-42页
        3.1.1 主要仪器第41页
        3.1.2 要试剂第41-42页
    3.2 实验方法第42-47页
        3.2.1 潜溶剂筛选第42页
        3.2.2 脂质筛选第42-43页
        3.2.3 乳化剂筛选第43页
        3.2.4 乳液稳定指数的测定第43页
        3.2.5 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第43-44页
        3.2.6 保留率的测定第44页
        3.2.7 微观形貌的观察第44页
        3.2.8 静置稳定性的考察第44-45页
        3.2.9 抗氧化性的考察第45页
        3.2.10 体外释放的考察第45-46页
        3.2.11 体外经皮行为的研究第46-4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7-57页
        3.3.1 潜溶剂筛选第47-48页
        3.3.2 脂质筛选第48-49页
        3.3.3 乳化剂筛选第49-51页
        3.3.4 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第51-52页
        3.3.5 可重复性考察第52-53页
        3.3.6 静置稳定性考察第53页
        3.3.7 抗氧化性的考察第53-54页
        3.3.8 体外释放的考察第54-55页
        3.3.9 体外经皮行为的研究第55-57页
    3.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四章 白藜芦醇脂质纳米囊的制备与评价第58-68页
    4.1 仪器与试剂第58-59页
        4.1.1 主要仪器第58页
        4.1.2 主要试剂第58-59页
    4.2 实验方法第59-61页
        4.2.1 热高压均质法第59页
        4.2.2 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第59页
        4.2.3 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第59-60页
        4.2.4 静置稳定性的考察第60页
        4.2.5 离心稳定性第60页
        4.2.6 稀释稳定性第60页
        4.2.7 微观形貌的观察第60页
        4.2.8 抗氧化性的研究第60-61页
        4.2.9 体外经皮行为的研究第6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1-67页
        4.3.1 配方及制备参数的确定第61-63页
        4.3.2 测定含量和包封率第63页
        4.3.3 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第63-64页
        4.3.4 可重复性的考察第64页
        4.3.5 稳定性的考察第64-65页
        4.3.6 微观形貌的观察第65-66页
        4.3.7 抗氧化性的研究第66-67页
        4.3.8 体外经皮行为的研究第67页
    4.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8-70页
    5.1 主要结论第68-69页
    5.2 工作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6页
致谢第76-77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核壳纳米线和纳米管的制备机理及磁性研究
下一篇:纳米焊料的制备、微/纳表征及纳米焊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