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

莱菔素抗肝癌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2页
    1.1 前言第18页
    1.2 十字花科植物及其抗癌活性第18-20页
        1.2.1 十字花科植物第18页
        1.2.2 十字花科植物抗癌活性研究现状第18-20页
    1.3 莱菔素概述第20-22页
        1.3.1 莱菔子及莱菔素第20-21页
        1.3.2 莱菔素抗癌活性研究现状第21页
        1.3.3 莱菔素制备工艺研究现状第21-22页
    1.4 肝癌概述第22-23页
        1.4.1 肝癌的医学分类及诱导因素第22-23页
        1.4.2 肝癌的治疗手段研究现状第23页
    1.5 蛋白质组学概述第23-26页
        1.5.1 蛋白质组学第23-24页
        1.5.2 蛋白质组学技术分类及特点第24-26页
    1.6 细胞凋亡概述第26-30页
        1.6.1 细胞凋亡第26-27页
        1.6.2 细胞凋亡调控机制第27-29页
        1.6.3 失巢凋亡第29页
        1.6.4 失巢凋亡调控机制第29-30页
    1.7 立项背景及研究意义第30-32页
        1.7.1 立项背景第30-31页
        1.7.2 研究意义第31-32页
第二章 莱菔素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并且诱导其凋亡第32-42页
    2.1 前言第32页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2-34页
        2.2.1 实验材料第32-34页
            2.2.1.1 细胞系第32页
            2.2.1.2 实验耗材第32-33页
            2.2.1.3 实验试剂第33页
            2.2.1.4 主要实验试剂的配制第33-34页
        2.2.2 实验仪器第34页
    2.3 实验内容第34-37页
        2.3.1 肝癌细胞培养方法第34-35页
        2.3.2 MTT法测肝癌细胞生长曲线第35-36页
        2.3.3 流式细胞仪测肝癌细胞凋亡率第36-37页
        2.3.4 统计学分析第37页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7-41页
        2.4.1 莱菔素抑制肝癌HepG2细胞生长第37-38页
        2.4.2 莱菔素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生长第38-39页
        2.4.3 莱菔素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第39-40页
        2.4.4 莱菔素诱导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第40-41页
    2.5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肝癌HepG2细胞系蛋白二维电泳技术的建立及优化第42-58页
    3.1 前言第42页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2-46页
        3.2.1 实验材料第42-45页
            3.2.1.1 细胞系第42页
            3.2.1.2 实验耗材第42-43页
            3.2.1.3 实验试剂第43-44页
            3.2.1.4 主要实验试剂的配制第44-45页
        3.2.2 实验仪器第45-46页
    3.3 实验内容第46-50页
        3.3.1 处理细胞第46页
        3.3.2 收集及处理蛋白第46-47页
        3.3.3 蛋白定量第47页
        3.3.4 二维电泳第47-49页
        3.3.5 凝胶染色第49-50页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0-56页
        3.4.1 蛋白定量方法的比较第50-51页
        3.4.2 不同蛋白纯化方法的比较第51-52页
        3.4.3 一向等电聚焦IPG固化胶条长度的选择第52-53页
        3.4.4 一向等电聚焦IPG固化胶条pH线性范围的选择第53页
        3.4.5 一向等电聚焦程序的选择第53-54页
        3.4.6 染色方法的选择第54-55页
        3.4.7 其他方面的优化第55-56页
    3.5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四章 莱菔素作用HepG2细胞的蛋白质二维电泳分析第58-66页
    4.1 前言第58页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58-60页
        4.2.1 实验材料第58-60页
            4.2.1.1 实验耗材第58-59页
            4.2.1.2 实验试剂第59页
            4.2.1.3 主要实验试剂的配制第59-60页
        4.2.2 实验仪器第60页
    4.3 实验内容第60-62页
        4.3.1 制备三组重复的分析胶第60-61页
        4.3.2 PDQuest凝胶图像分析第61-62页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2-64页
        4.4.1 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银染二维电泳图谱第62-63页
        4.4.2 PDQuest分析差异蛋白第63-64页
    4.5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五章 二维电泳差异表达蛋白质的质谱鉴定和验证第66-78页
    5.1 前言第66页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66-69页
        5.2.1 实验材料第66-68页
            5.2.1.1 实验耗材第66-67页
            5.2.1.2 实验试剂第67-68页
            5.2.1.3 主要实验试剂的配制第68页
        5.2.2 实验仪器第68-69页
    5.3 实验内容第69-71页
        5.3.1 制备制备胶第69页
        5.3.2 挖取差异蛋白点第69页
        5.3.3 差异蛋白点质谱鉴定第69页
        5.3.4 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关键蛋白KRT8和KRT18第69-71页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1-77页
        5.4.1 制备胶图谱第71页
        5.4.2 差异蛋白质信息第71-75页
        5.4.3 蛋白标准曲线第75-76页
        5.4.4 关键蛋白KRT8和KRT18的表达情况第76-77页
    5.5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六章 莱菔素通过抑制KRT8的表达促进肝癌细胞失巢凋亡第78-88页
    6.1 前言第78页
    6.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78-80页
        6.2.1 实验材料第78-80页
            6.2.1.1 细胞系第78页
            6.2.1.2 实验耗材第78-79页
            6.2.1.3 实验试剂第79-80页
            6.2.1.4 主要实验试剂的配制第80页
        6.2.2 实验仪器第80页
    6.3 实验内容第80-83页
        6.3.1 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关键蛋白KRT8、KRT18、Fas和cFlip第81-82页
        6.3.2 失巢凋亡模型的构建第82页
        6.3.3 转染KRT8/18 siRNA第82-83页
        6.3.4 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凋亡第83页
        6.3.5 统计学分析第83页
    6.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3-87页
        6.4.1 莱菔素处理与失巢凋亡模型中KRT8和KRT18的表达情况第83-84页
        6.4.2 莱菔素处理关键蛋白Fas和cFlip的表达情况第84页
        6.4.3 转染KRT8/18 siRNA蛋白的表达情况第84-85页
        6.4.4 失巢凋亡模型与转染KRT8/18的肝癌细胞凋亡情况第85-87页
    6.5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七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第88-90页
    7.1 结论第88页
    7.2 创新点第88-89页
    7.3 展望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致谢第94-96页
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6-98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98-99页
附件第99-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认知频谱共享网络中多用户的干扰对齐算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车载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及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