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3 问题的阐述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法与工具 | 第12页 |
1.5 论文的结构 | 第12-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2.1.1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 第14-15页 |
2.1.2 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 第15-16页 |
2.2 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 第16-17页 |
2.2.1 自我效能感的测量的两种取向 | 第16-17页 |
2.2.2 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 第17页 |
2.3 与其他变量的相关性研究 | 第17-21页 |
2.3.1 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性 | 第17-19页 |
2.3.2 自我效能感与教学效能感之间的相关性 | 第19页 |
2.3.3 自我效能感与归因方式之间的相关性 | 第19-20页 |
2.3.4 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情绪、人格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 第20-21页 |
2.4 差异性研究 | 第21-23页 |
2.4.1 性别差异 | 第21-22页 |
2.4.2 年龄差异 | 第22-23页 |
3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现状分析 | 第23-36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23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23-24页 |
3.3 前测量表的编制 | 第24-25页 |
3.3.1 准备工作 | 第24页 |
3.3.2 量表解析 | 第24-25页 |
3.4 施测结果与分析 | 第25-36页 |
3.4.1 量表的分析 | 第25-30页 |
3.4.2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0-36页 |
4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提升策略 | 第36-44页 |
4.1 数学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的提升策略 | 第36-40页 |
4.1.1 重视基础,规范引导,提升运算能力自我效能感 | 第36-37页 |
4.1.2 分层教学,创设情境,提升思维能力自我效能感 | 第37-38页 |
4.1.3 唤起直观,梳理结构,提升空间想象力自我效能感 | 第38-40页 |
4.1.4 四步解题,循序渐进,提升问题解决能力自我效能感 | 第40页 |
4.2 数学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的提升策略 | 第40-44页 |
4.2.1 开展积极评价,提供成功体验 | 第40-41页 |
4.2.2 注重训练自比,引导科学归因 | 第41页 |
4.2.3 创设和谐氛围,消除数学焦虑 | 第41-42页 |
4.2.4 进行监控指导,传授元认知策略 | 第42-44页 |
5 提升策略的实验研究 | 第44-58页 |
5.1 实验设计 | 第44-45页 |
5.1.1 实验目的 | 第44页 |
5.1.2 材料的选定 | 第44页 |
5.1.3 变量的确定 | 第44页 |
5.1.4 无关变量的控制 | 第44页 |
5.1.5 时间安排 | 第44-45页 |
5.2 实验过程 | 第45-53页 |
5.2.1 教学案例的实践研究 | 第45-50页 |
5.2.2 后测量表的编制、施测与分析 | 第50-53页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3-58页 |
5.3.1 总体现状前后测比较分析 | 第53-54页 |
5.3.2 性别差异前后测比较分析 | 第54-56页 |
5.3.3 学校差异前后测比较分析 | 第56-58页 |
6 结论与反思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 | 第63-81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