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河南安阳地区寺观园林研究

致谢第4-9页
摘要第9-10页
1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第10页
    1.3 研究的内容与对象第10-13页
        1.3.1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3.2 研究对象第11-13页
    1.4 研究的方法第13-14页
        1.4.1 文献综述法第13页
        1.4.2 多学科分析法第13页
        1.4.3 实证分析法第13-14页
    1.5 技术路线第14-15页
2 中国寺观园林相关研究第15-20页
    2.1 相关概念第15-17页
        2.1.1 宗教第15页
            2.1.1.1 中国佛教概述第15页
            2.1.1.2 中国道教概述第15页
        2.1.2 宗教活动场所及特征第15-16页
            2.1.2.1 宗教活动场所第15-16页
            2.1.2.2 场所的精神特征第16页
        2.1.3 宗教文化与寺观园林第16-17页
            2.1.3.1 佛教文化与寺庙园林第16页
            2.1.3.2 道教文化与道观园林第16页
            2.1.3.3 寺观园林的特点第16-17页
    2.2 时序性研究方面第17页
    2.3 片区性研究方面第17页
    2.4 要素分类研究方面第17-19页
        2.4.1 建筑空间与布局第17-18页
        2.4.2 植物景观第18页
        2.4.3 空间序列第18页
        2.4.4 意境营造第18-19页
        2.4.5 寺观园林保护与利用第19页
    2.5 安阳地区寺观研究第19-20页
3 安阳地区寺观园林分布与发展时序性研究第20-27页
    3.1 安阳地区寺观园林自然与人文背景第20-22页
        3.1.1 自然背景第20-21页
        3.1.2 人文历史背景第21页
        3.1.3 经济发展背景第21-22页
    3.2 安阳地区寺观的分布研究第22-23页
        3.2.1 安阳地区现存主要寺观分布第22-23页
        3.2.2 安阳地区现存寺观分布特点第23页
    3.3 安阳地区寺观园林的发展简史第23-26页
        3.3.1 安阳地区寺观园林萌芽期(东汉——魏晋南北朝)第24页
        3.3.2 安阳地区寺观园林初盛期(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第24-25页
        3.3.3 安阳地区寺观园林鼎盛期(宋金元时期)第25页
        3.3.4 安阳地区寺观园林成熟期(明清时期)第25-26页
    3.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4 安阳地区寺观园林的景观特征分析第27-62页
    4.1 安阳地区寺观的择址与周边环境第27-33页
        4.1.1 安阳地区寺观选址之平地第27页
        4.1.2 安阳地区寺观选址之山地第27-32页
        4.1.3 安阳地区寺观选址之临水第32页
        4.1.4 安阳地区寺观的周边环境第32-33页
    4.2 安阳地区寺观园林的建筑与布局第33-45页
        4.2.1 安阳地区寺观园林的建筑布局第33-36页
            4.2.1.1 纵轴线式布局第34-35页
            4.2.1.2 散点式布局第35-36页
            4.2.1.3 四合院式布局第36页
        4.2.2 安阳地区寺观园林的建筑第36-45页
            4.2.2.1 主体宗教建筑的形式及特点第36-40页
            4.2.2.2 寺观宗教小品建筑第40-44页
            4.2.2.3 园林建筑第44-45页
    4.3 安阳地区寺观园林中水的运用第45-47页
        4.3.1 放生池第46页
        4.3.2 水陆殿第46-47页
    4.4 安阳地区寺观园林的植物选择与栽植第47-52页
        4.4.1 安阳地区寺观园林常用植物种类第47-50页
            4.4.1.1 安阳地区寺观园林植物种类第47-48页
            4.4.1.2 安阳地区寺观园林选择植物种类的特点第48-49页
            4.4.1.3 安阳地区寺观园林中的古树名木第49-50页
        4.4.2 安阳地区寺观园林植物的种植方式第50-52页
            4.4.2.1 孤植第50页
            4.4.2.2 对植第50页
            4.4.2.3 列植第50-51页
            4.4.2.4 群植第51页
            4.4.2.5 丛植第51-52页
    4.5 安阳地区寺观园林的空间营造第52-57页
        4.5.1 安阳地区寺观园林空间的分类第52-54页
            4.5.1.1 寺外园林空间第52-53页
            4.5.1.2 宗教理事空间第53页
            4.5.1.3 庭院空间第53页
            4.5.1.4 生活空间第53-54页
        4.5.2 安阳地区寺观园林的空间序列组织第54-57页
            4.5.2.1 序列的起始第54-55页
            4.5.2.2 序列的过渡第55页
            4.5.2.3 序列的高潮第55-56页
            4.5.2.4 序列的结束第56-57页
    4.6 安阳地区寺观园林空间的意境表达第57-61页
        4.6.1 采用纵轴延伸深化立意第57页
        4.6.2 突出寺院建筑的主体形象第57-58页
        4.6.3 景观元素意境的营造第58页
            4.6.3.1 随轴线布局点缀空间第58页
            4.6.3.2 运用植物丰富园林空间第58页
        4.6.4 利用借景、障景手法,扩大园林空间意境第58-59页
        4.6.5 诗词楹联传说表现立意第59-61页
    4.7 本章小结第61-62页
5 安阳地区寺观园林与河南其他地区寺观园林相比较第62-68页
    5.1 河南寺观文化区形成原因分析第62页
        5.1.1 地理差异第62页
        5.1.2 经济发展第62页
        5.1.3 文化发展第62页
    5.2 南北朝以前安阳地区寺观园林与河南其他地区寺观园林对比第62-65页
    5.3 安阳地区寺观园林与河南其他寺观文化区对比第65-67页
        5.3.1 河南寺观文化区域分类第65-66页
        5.3.2 安阳地区寺观园林与河南其他寺观文化区对比第66-67页
    5.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6 安阳地区寺观园林的保护与利用第68-70页
    6.1 安阳地区寺观园林的存在问题与原因第68页
    6.2 安阳地区寺观园林保护措施建议第68-69页
    6.3 本章小结第69-70页
7 结论与思考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附录第74-81页
    附录一 安阳地区寺观调查表第74-78页
    附录二 安阳地区寺观园林植物调查表第78-79页
    附录三 安阳地区寺观园林植物种类表第79-81页
英文摘要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街道活力复兴的街旁绿地规划设计研究
下一篇:郑州市城市公园空间活力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