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定量化过程中的模型应用--以温州市为例
摘要 | 第4页 |
1 绪论 | 第10-27页 |
1.1 海绵城市建设背景 | 第10-12页 |
1.1.1 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背景 | 第10-11页 |
1.1.2 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 第11-12页 |
1.2 国内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1.2.1 国内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 | 第12页 |
1.2.2 国内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实践 | 第12-13页 |
1.2.3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编制背景 | 第13-14页 |
1.2.4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5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编制途径 | 第15页 |
1.2.6 现有规划定量化方法问题 | 第15-17页 |
1.3 国外海绵城市研究进展 | 第17-24页 |
1.3.1 国外雨洪管理解决方案 | 第17-22页 |
1.3.2 案例分析——圣地亚哥雨水管理规划 | 第22-24页 |
1.4 总体思路 | 第24-27页 |
1.4.1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中模型的应用需求 | 第24页 |
1.4.2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中的定量化理念 | 第24-25页 |
1.4.3 总体思路 | 第25-27页 |
2 研究区域的基础条件分析及问题识别 | 第27-44页 |
2.1 研究区域基本概况 | 第27-39页 |
2.1.1 温州市中心城区概况 | 第27-35页 |
2.1.2 示范区概况 | 第35-39页 |
2.2 研究区域的现存问题 | 第39-41页 |
2.2.1 温州市主城区现存问题 | 第39-40页 |
2.2.2 示范区现存问题 | 第40-41页 |
2.3 研究区域海绵城市建设的需求分析 | 第41-43页 |
2.3.1 温州市主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的需求分析 | 第41-42页 |
2.3.2 示范区海绵城市建设的需求分析 | 第42-43页 |
2.4 总结 | 第43-44页 |
3 适用海绵城市规划的模型及比选 | 第44-49页 |
3.1 模型概述 | 第44-45页 |
3.2 模型在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中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 第45-46页 |
3.3 模型的比选 | 第46-49页 |
3.3.1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中可利用的模型 | 第46页 |
3.3.2 模型应用比较 | 第46-48页 |
3.3.3 模型的选择 | 第48-49页 |
4 规划定量化分析的模型应用实践 | 第49-70页 |
4.1 温州市中心城区径流总量控制率的确定 | 第49-50页 |
4.2 汇水分区径流系数的确定 | 第50-58页 |
4.2.1 地表水文特征的技术过程 | 第50-51页 |
4.2.2 汇水分区的划分 | 第51-52页 |
4.2.3 水文响应单元的生成 | 第52-53页 |
4.2.4 搭建LSPC模型 | 第53-54页 |
4.2.5 LSPC模型需要的数据的清洗 | 第54-55页 |
4.2.6 率定LSPC | 第55-56页 |
4.2.7 LSPC模型的结果 | 第56-58页 |
4.2.8 结果分析 | 第58页 |
4.3 温州市中心城区径流控制率的确定 | 第58-59页 |
4.4 建设分区指引及管控要求 | 第59-62页 |
4.5 示范区汇水分区径流系数的确定 | 第62页 |
4.6 示范区最佳管理措施的定量化分析 | 第62-70页 |
4.6.1 工程措施的选择 | 第63-65页 |
4.6.2 BMPs的定位及规模 | 第65-66页 |
4.6.3 模型模拟并确定BMPs | 第66-69页 |
4.6.4 地块控制性指标的确定 | 第69-70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5.1 结论 | 第70页 |
5.2 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