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高电压技术论文--过电压及其防护论文--大气过电压及其防护论文

同塔双回特高压输电线路防雷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8页
        1.2.1 雷电统计参数的研究第12-13页
        1.2.2 输电线路反击跳闸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影响因素第13-15页
        1.2.3 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的计算方法第15-18页
        1.2.4 绝缘子串的闪络判据第18页
    1.3 本课题主要的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2章 雷云放电模型和抗雷性能的算法第19-26页
    2.1 雷电过电压在架空线路上发生的途径第19-20页
    2.2 雷云放电模型计算第20-21页
    2.3 本次课题所选取的雷电参数第21-23页
        2.3.1 雷云中电流的极性及其波形第21-22页
        2.3.2 雷电日以及雷落在地面的密度第22-23页
    2.4 输电线路抗雷性能的算法第23-25页
        2.4.1 绝缘子串上的过电压第23-24页
        2.4.2 抗雷性能的算法第24-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反击耐雷性能的研究第26-38页
    3.1 引言第26页
    3.2 线路参数和仿真模型的建立第26-35页
        3.2.1 l000kV同杆双回线路参数第26-27页
        3.2.2 杆塔模型第27-31页
        3.2.3 输电线路模型第31页
        3.2.4 绝缘子串的闪络模型第31-32页
        3.2.5 接地电阻模型第32-35页
    3.3 反击耐雷性能影响因素研究第35-37页
        3.3.1 冲击接地电阻对反击耐雷性能影响第35页
        3.3.2 双回导线不同排列方式对反击耐雷性能的影响第35-36页
        3.3.3 不同档距对反击耐雷性能影响第36页
        3.3.4 工频电压对反击耐雷性能的影响第36-37页
    3.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绕击分析模型研究第38-46页
    4.1 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第38-39页
    4.2 各公式与参数的选取第39-43页
        4.2.1 雷绕击时导线上的电压第39页
        4.2.2 击距公式的选择第39-40页
        4.2.3 击距系数第40-41页
        4.2.4 受雷宽度第41-43页
    4.3 绕击跳闸率的计算第43-45页
        4.3.1 临界击距和最大击距第43-44页
        4.3.2 地面倾角情况下的条件概率第44-45页
        4.3.3 绕击跳闸率第45页
    4.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5章 各因素对绕击跳闸率的影响第46-50页
    5.1 引言第46页
    5.2 受雷宽度对绕击跳闸率的影响第46-47页
    5.3 击距系数对绕击跳闸率的影响第47-48页
    5.4 地面倾角对绕击跳闸率的影响第48页
    5.5 保护角对绕击跳闸率的影响第48-49页
    5.6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6章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55页
作者简介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嵌入式智能化工污水处理器设计
下一篇:基于模糊控制的化工装备PMSM速度辨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