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 1.1 手性化合物及其制备 | 第8-9页 |
| 1.1.1 手性概述 | 第8页 |
| 1.1.2 手性醇的应用及制备 | 第8-9页 |
| 1.2 羰基还原酶不对称制备手性化合物 | 第9-10页 |
| 1.2.1 羰基还原酶 | 第9页 |
| 1.2.2 羰基还原酶不对称还原制备手性醇的现状 | 第9-10页 |
| 1.3 羰基还原酶的改造 | 第10-13页 |
| 1.3.1 定向进化改造羰基还原酶 | 第10-11页 |
| 1.3.2 理性设计改造羰基还原酶 | 第11-13页 |
| 1.4 SrtA在蛋白质工程中的应用 | 第13-15页 |
| 1.4.1 Sortase概述 | 第13-14页 |
| 1.4.2 SrtA用于蛋白质工程 | 第14-15页 |
| 1.5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5-18页 |
| 1.5.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 1.5.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32页 |
| 2.1 实验材料 | 第18-20页 |
| 2.1.1 菌株与质粒 | 第18-19页 |
| 2.1.2 实验仪器 | 第19页 |
| 2.1.3 主要试剂 | 第19-20页 |
| 2.1.4 培养基与相关溶液 | 第20页 |
| 2.2 实验方法 | 第20-32页 |
| 2.2.1 SrtA识别序列添加至羰基还原酶C端 | 第20-22页 |
| 2.2.2 目的蛋白的表达纯化及SrtA介导的连接反应 | 第22-23页 |
| 2.2.3 重组蛋白的酶学性质测定 | 第23-31页 |
| 2.2.4 SCRII寡聚体生物转化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2-54页 |
| 3.1 SCRII-mtf和SrtA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32-35页 |
| 3.1.1 SCRII C端识别序列的添加以及SrtA基因的克隆 | 第32-34页 |
| 3.1.2 SCRII-mtf和SrtA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34-35页 |
| 3.1.3 SCRII-mtf和SrtA蛋白的纯化 | 第35页 |
| 3.2 SrtA介导SCRII-mtf的连接 | 第35-40页 |
| 3.2.1 Ca~(2+)浓度对连接反应的影响 | 第35-36页 |
| 3.2.2 温度对连接结果的影响 | 第36-37页 |
| 3.2.3 反应时间对连接结果的影响 | 第37页 |
| 3.2.4 连接副产物的肽指纹图谱分析 | 第37-39页 |
| 3.2.5 连接产物的最大化累积及分离纯化 | 第39-40页 |
| 3.3 SCRII寡聚体酶学性质的检测 | 第40-44页 |
| 3.3.1 SCRII寡聚体酶活力的测定 | 第40-41页 |
| 3.3.2 SCRII寡聚体最适反应温度以及温度稳定性的确定 | 第41页 |
| 3.3.3 SCRII寡聚体最适反应pH及pH稳定性的确定 | 第41-42页 |
| 3.3.4 圆二色谱确定SCRII寡聚体二级结构含量及温度稳定性 | 第42-43页 |
| 3.3.5 SCRII寡聚体动力学性质的检测 | 第43-44页 |
| 3.4 SCRII寡聚体生物转化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4-47页 |
| 3.4.1 SCRII寡聚体转化(S)-苯基乙二醇的最佳温度 | 第44-45页 |
| 3.4.2 SCRII寡聚体转化(S)-苯基乙二醇的最佳pH | 第45页 |
| 3.4.3 SCRII寡聚体转化(S)-苯基乙二醇的反应时间 | 第45-46页 |
| 3.4.4 SCRII寡聚体不对称还原多种芳基酮底物 | 第46-47页 |
| 3.5 SrtA介导的氧化还原酶寡聚化平台的构建 | 第47-54页 |
| 3.5.1 8种氧化还原酶重组蛋白的构建 | 第47-48页 |
| 3.5.2 SrtA介导8种氧化还原酶寡聚化 | 第48-52页 |
| 3.5.3 圆二色谱测定8种寡聚体的T_m值 | 第52页 |
| 3.5.4 酶活性测定及生物转化反应结果 | 第52-54页 |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 主要结论 | 第54-55页 |
| 展望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