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一、绪论 | 第11-25页 |
(一)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研究范式 | 第11-12页 |
2、探寻思想政治教育新切入点 | 第12页 |
3、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 第12-13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3、国内外研究评析 | 第20-21页 |
(三) 理论依据 | 第21-23页 |
1、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的指导 | 第21-22页 |
2、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理念的要求 | 第22页 |
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借鉴 | 第22页 |
4、因材施教理念的传承 | 第22-23页 |
(四) 创新之处 | 第23-25页 |
1、角度创新 | 第23页 |
2、数据创新 | 第23-24页 |
3、实现路径创新 | 第24-25页 |
二、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概述 | 第25-31页 |
(一) 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的界定 | 第25-26页 |
(二) 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的体系 | 第26-28页 |
1、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层次性 | 第26-27页 |
2、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层次性 | 第27页 |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层次性 | 第27页 |
4、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层次性 | 第27-28页 |
(三) 大学生需求与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的逻辑关联 | 第28-31页 |
1、把握大学生的需求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的前提 | 第28页 |
2、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求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的基础 | 第28-29页 |
3、立足大学生的需求特点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的关键 | 第29-31页 |
三、大学生需求认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 | 第31-35页 |
(一) 对大学生需求的时代性认知不足 | 第31-32页 |
(二) 对大学生需求的主体性认知不足 | 第32页 |
(三) 对大学生需求的个体性认知不足 | 第32-33页 |
(四) 对大学生需求的阶段性认知不足 | 第33页 |
(五) 对大学生需求的发展性认知不足 | 第33-34页 |
(六) 对大学生需求的多样性认知不足 | 第34-35页 |
四、大学生需求层次性特征分析 | 第35-40页 |
(一) 大学生需求鲜明的时代性 | 第35-36页 |
(二) 不同类型需求层次的叠加交互性 | 第36-37页 |
(三) 不同阶段需求层次的侧重性 | 第37-38页 |
(四) 不同性别、不同个体需求层次的差异性 | 第38页 |
(五) 不同强度需求层次的强弱性 | 第38-40页 |
五、大学生需求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现代价值分析 | 第40-43页 |
(一) 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要求 | 第40-41页 |
(二) 是实现教育的社会目标与个人成长成才目标相统一的目标要求 | 第41页 |
(三) 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要求 | 第41-43页 |
六、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的实现 | 第43-54页 |
(一) 教育对象的层次性 | 第43-45页 |
1、坚持群体层次教育 | 第44页 |
2、注重个体层次教育 | 第44-45页 |
(二) 教育目标的层次性 | 第45-48页 |
1、坚持教育目标的社会尺度 | 第46-47页 |
2、注重个人成长成才的目标要求 | 第47-48页 |
(三) 教育方法的层次性 | 第48-50页 |
1、坚持整体层次教育 | 第48-49页 |
2、注重阶段层次教育 | 第49-50页 |
(四) 教育过程的层次性 | 第50-54页 |
1、注重教育者主体地位 | 第51页 |
2、注重接受者主体地位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研究生阶段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附录 | 第59-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