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2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2-14页 |
一、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政治思想演变内涵 | 第14-16页 |
(一) 五四前后时间段界定 | 第14页 |
(二) 政治思想内涵 | 第14-15页 |
(三) 李大钊政治思想及其演变内涵 | 第15-16页 |
二、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政治思想演变历程 | 第16-52页 |
(一)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 第16-27页 |
1. 提倡自由 | 第16-20页 |
2. 倡导立宪政治 | 第20-24页 |
3. 反对帝国主义 | 第24-25页 |
4. 结语 | 第25-27页 |
(二) 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 第27-41页 |
1. 既宣传社会主义又强调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 | 第27-36页 |
2. 既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又主张人道主义 | 第36-38页 |
3. 全面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第38-40页 |
4. 结语 | 第40-41页 |
(三) 马克思主义者的李大钊 | 第41-52页 |
1.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 第41-46页 |
2. 组织创建中国共产党 | 第46-48页 |
3. 在中国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 第48-52页 |
三、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政治思想演变原因分析 | 第52-56页 |
(一) 国内政治趋势的驱使:知识分子群体思想的诉求 | 第52页 |
(二) 实践经验的借鉴:从俄国革命的胜利中吸取了经验 | 第52-53页 |
(三) 主观愿望的驱动:立志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精神 | 第53-56页 |
四、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政治思想演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 第56-62页 |
(一) 历史价值 | 第56-58页 |
1. 为重现和厘清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思想转变的历程提供借鉴 | 第56-57页 |
2. 为我们客观的认识那个时期波澜壮阔的思想波动提供了历史的真实面貌 | 第57页 |
3. 也为重新认识那段历史提供了帮助 | 第57-58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58-62页 |
1. 珍惜我们今天的革命成果 | 第58-59页 |
2. 坚持与时俱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 第59-60页 |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历史课题也是我们继续发展的现实课题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