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基于I~3模型的大学生约会暴力实验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0-11页
2 约会暴力的文献综述第11-26页
    2.1 约会暴力定义及发生率第11-13页
        2.1.1 约会暴力的定义第11-12页
        2.1.2 约会暴力发生率第12-13页
    2.2 约会暴力的研究方法第13-14页
        2.2.1 问卷法第13-14页
        2.2.2 实验法第14页
    2.3 约会暴力影响因素第14-18页
        2.3.1 人口学变量第14-15页
        2.3.2 成长经历变量第15-16页
        2.3.3 个体内变量第16-17页
        2.3.4 约会双方及其关系变量第17页
        2.3.5 情境变量第17-18页
    2.4 约会暴力理论第18-23页
        2.4.1 女权主义理论和权利和控制理论第18页
        2.4.2 暴力的代际传递理论和"背景-情境"理论第18-19页
        2.4.3 边缘性人格障碍组织理论和施虐者亚型的发展模型第19页
        2.4.4 亲密伴侣暴力的I~3模型第19-23页
    2.5 约会暴力预防方案第23-26页
3 问题提出第26-27页
4 实验1、自我控制和负性情绪变化对约会暴力的影响第27-36页
    4.1 实验设计第27页
    4.2 方法第27-30页
        4.2.1 被试第27-28页
        4.2.2 实验材料第28-29页
        4.2.3 程序第29-30页
    4.3 预实验问题第30页
    4.4 实验结果第30-34页
        4.4.1 检验负性情绪变化高、低两组的差异第30-31页
        4.4.2 男、女生实施约会暴力的基本情况第31页
        4.4.3 自我控制和负性情绪变化对男、女生主动性约会暴力的影响第31-33页
        4.4.4 自我控制和负性情绪变化对报复性约会暴力的影响第33-34页
    4.5 讨论第34-36页
        4.5.1 男、女生约会暴力的基本情况第34页
        4.5.2 自我控制对男女生约会暴力的影响第34-35页
        4.5.3 负性情绪变化对男女生约会暴力的影响第35页
        4.5.4 大学生情侣的日常冲突第35-36页
5 实验2、旁观者情况和反应方式对约会暴力的影响第36-40页
    5.1 实验设计第37页
    5.2 方法第37-38页
        5.2.1 被试第37页
        5.2.2 实验材料第37-38页
        5.2.3 程序第38页
    5.3 结果第38-39页
        5.3.1 反应方式和旁观者情况对减少男女约会暴力的影响第38-39页
    5.4 讨论第39-40页
        5.4.1 旁观者情况及反应方式对男女轻微约会暴力第39-40页
6 总讨论第40-42页
7 结论第42页
8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53页
附录第53-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均匀圆阵的循环平稳信号的DOA估计
下一篇:DDS在OFDM系统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