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Abbreviation) | 第6-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前言 | 第15-18页 |
第一部分 巨噬细胞炎症模型指导白及药效部位活性成分分离与鉴定 | 第18-34页 |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8-24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18-20页 |
1. 实验细胞 | 第18页 |
2. 实验药品 | 第18-19页 |
3. 实验器材 | 第19页 |
4. 试剂配制 | 第19-20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20-24页 |
1. RAW264.7的复苏 | 第20页 |
2. RAW264.7的培养 | 第20-21页 |
3. RAW264.7的冻存 | 第21页 |
4. 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建立 | 第21-23页 |
5. 巨噬细胞炎症模型评价药物效应 | 第23页 |
6. 巨噬细胞炎症模型指导活性组分分离、纯化 | 第23-24页 |
7. 单体成分结构鉴定 | 第24页 |
8. 统计学处理 | 第24页 |
二、结果 | 第24-32页 |
(一) 不同浓度LPS对RAW264.7细胞IL-1β 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第24-25页 |
(二) 不同时间LPS对RAW264.7细胞IL-1β 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第25页 |
(三) 白及提取物粗分组分HPLC表征 | 第25-26页 |
(四) 白及提取物粗分组分对LPS刺激RAW264.7细胞IL-1β mRNA表达的抑制活性检测 | 第26-27页 |
(五) 粗分活性组分硅胶柱细分后各亚组分对LPS刺激RAW264.7细胞IL- 1β mRNA表达的抑制活性检测 | 第27-28页 |
(六) 半制备液相色谱法对白及活性亚组份各单体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鉴定 | 第28-31页 |
(七) 各单体成分对IL-1β表达抑制活性分析 | 第31-32页 |
三、分析与讨论 | 第32-33页 |
四、小结 | 第33-34页 |
第二部分 白及活性单体成分抑制相关炎症因子表达分子机制研究 | 第34-56页 |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4-42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34-37页 |
1. 实验细胞 | 第34页 |
2. 实验药品 | 第34-36页 |
3. 实验器材 | 第36页 |
4. 试剂配制 | 第36-37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37-42页 |
1. RAW264.7的培养 | 第37页 |
2. 不同浓度白及单体对RAW264.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3. 不同浓度白及单体对LPS刺激RAW264.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第38页 |
4. 不同浓度白及单体作用于RAW264.7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 第38-39页 |
5. 流式细胞术检测白及单体对LPS刺激RAW264.7细胞IL-6、TNF-α和MCP-1的细胞因子含量 | 第39页 |
6. RT-PCR检测白及单体对LPS刺激RAW264.7细胞IL-1β、IL-6、iNOS、COX2、TNF-α、TGF-β的mRNA表达 | 第39-40页 |
7. Western Blot检测白及单体对LPS刺激RAW264.7细胞MAPK通路、NF-κB通路、p-IRF3/IRF3的蛋白磷酸化水平及COX2、iNOS蛋白表达情况 | 第40-42页 |
8. 统计学分析 | 第42页 |
二、结果 | 第42-53页 |
(一) 不同浓度白及单体及LPS对RAW264.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第42-44页 |
(二) 不同浓度白及单体作用于RAW264.7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 第44页 |
(三) 不同浓度白及单体对LPS刺激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 | 第44-46页 |
(四) 不同浓度白及单体对LPS刺激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46-48页 |
(五) 不同浓度白及单体对LPS刺激RAW264.7细胞NF-κB通路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 第48-49页 |
(六) 不同浓度白及单体对LPS刺激RAW264.7细胞MAPK通路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 第49-51页 |
(七) 不同浓度白及单体对LPS刺激RAW264.7细胞iNOS、COX2蛋白表达及p-IRF3/IRF3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 第51-53页 |
三、分析与讨论 | 第53-55页 |
四、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文献综述 肺纤维化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 第63-72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