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1-19页 |
0.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0.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0.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0.2 土地财政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0.2.1 土地财政问题的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0.2.2 土地财政问题的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0.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0.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0.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0.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0.4.1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8页 |
0.4.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1 研究土地财政的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1.1 财政分权理论 | 第19-20页 |
1.2 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理论 | 第20-22页 |
1.3 地租理论 | 第22-24页 |
2 土地财政的规模与结构分析 | 第24-39页 |
2.1 土地财政的构成部分 | 第24-30页 |
2.1.1 国有土地出让金 | 第24-25页 |
2.1.2 房地产“五税” | 第25-28页 |
2.1.3 与土地间接相关的税收 | 第28-29页 |
2.1.4 与土地相关的其他收入 | 第29-30页 |
2.2 土地财政总量的计算与结构分析 | 第30-35页 |
2.2.1 土地财政总量的计算 | 第30-32页 |
2.2.2 土地财政的相关统计分析 | 第32-35页 |
2.3 土地财政的收入构成分析 | 第35-39页 |
2.3.1 土地出让收入处于主导地位,但是比重逐步下降 | 第36-37页 |
2.3.2 房地产“五税”各税种增长较快,但增速有所区别 | 第37-38页 |
2.3.3 与土地间接相关的税收整体增长比较平稳 | 第38页 |
2.3.4 “营改增”使与土地间接相关的税收结构发生调整 | 第38-39页 |
3 我国现阶段土地财政存在的问题 | 第39-44页 |
3.1 土地财政制度自身存在的问题 | 第39-41页 |
3.1.1 土地财政规模缺乏可持续性 | 第39-40页 |
3.1.2 土地财政收入的稳定性不足 | 第40-41页 |
3.2 土地财政制度所引发的问题 | 第41-44页 |
3.2.1 依赖于土地财政的地方竞争加剧地方债务风险 | 第41-42页 |
3.2.2 土地财政容易透支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 | 第42-43页 |
3.2.3 征地补偿费分配不公影响社会稳定 | 第43页 |
3.2.4 土地融资抵押容易诱发金融风险 | 第43-44页 |
4 我国现阶段土地财政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44-50页 |
4.1 经济体制原因 | 第44-45页 |
4.1.1 现行金融系统的不完善 | 第44-45页 |
4.1.2 房地产业对于土地财政的重要影响 | 第45页 |
4.2 财政管理体制原因 | 第45-48页 |
4.2.1 土地财政过度依赖于土地出让收入 | 第45-46页 |
4.2.2 土地财政的预算管理不完善 | 第46-47页 |
4.2.3 土地融资扩大了地方的收支缺口 | 第47-48页 |
4.3 行政管理体制原因 | 第48-50页 |
4.3.1 征地过程中双方权利的不对等 | 第48页 |
4.3.2 政绩考核方式单一 | 第48-50页 |
5 我国现阶段土地财政的改革原则与对策 | 第50-57页 |
5.1 土地财政的改革原则 | 第50-51页 |
5.1.1 挖掘存量原则 | 第50页 |
5.1.2 渐进适度原则 | 第50-51页 |
5.1.3 法律与制度原则 | 第51页 |
5.2 土地财政的改革对策 | 第51-57页 |
5.2.1 合理地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支出责任 | 第52-53页 |
5.2.2 完善与土地有关的税收法律体系 | 第53-54页 |
5.2.3 强化土地财政收入与支出的预算约束 | 第54-55页 |
5.2.4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与压缩土地出让规模 | 第55页 |
5.2.5 合理界定政府的调控范围,转变政府职能 | 第55-56页 |
5.2.6 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转移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