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亚铜空心球的制备及其在防海洋污损涂层中的应用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空心微球的性能和制备 | 第11-13页 |
1.2.1 自模板法 | 第11-12页 |
1.2.2 软模板法 | 第12-13页 |
1.2.3 硬模板法 | 第13页 |
1.3 海洋污损及其防护治理 | 第13-14页 |
1.4 防污剂的介绍 | 第14-17页 |
1.4.1 无机防污剂 | 第15页 |
1.4.2 有机防污剂 | 第15-16页 |
1.4.3 本实验所用防污剂及其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5 成膜树脂的介绍 | 第17-19页 |
1.5.1 可降解类 | 第18页 |
1.5.2 低表面能类 | 第18-19页 |
1.6 选题内容及目的 | 第19-21页 |
1.6.1 选题目的 | 第19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2 自模板法制备氧化亚铜空心球 | 第21-30页 |
2.1 制备原理 | 第21页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1-23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2.3 样品制备 | 第23页 |
2.4 样品表征 | 第23-24页 |
2.4.1 X射线衍射测试(XRD) | 第23页 |
2.4.2 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TEM) | 第23-24页 |
2.4.3 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SEM) | 第24页 |
2.5 结果讨论 | 第24-29页 |
2.5.1 不同反应条件对Cu_2O形貌的影响 | 第24-28页 |
2.5.2 XRD分析 | 第28-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软模板法制备氧化亚铜空心球 | 第30-39页 |
3.1 制备原理 | 第30页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0-31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30-31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1页 |
3.3 样品制备 | 第31-32页 |
3.4 样品表征 | 第32-33页 |
3.4.1 X射线衍射测试(XRD) | 第32页 |
3.4.2 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TEM) | 第32页 |
3.4.3 扫面电子显微镜表征(SEM) | 第32-33页 |
3.5 结果讨论 | 第33-38页 |
3.5.1 不同反应条件对Cu_2O形貌的影响 | 第33-37页 |
3.5.2 XRD分析 | 第37-3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杂化涂层的制备及其防污性能测试 | 第39-53页 |
4.1 含氟嵌段共聚树脂(SBF)制备原理 | 第39-40页 |
4.2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40-41页 |
4.2.1 原料 | 第40-41页 |
4.2.2 仪器 | 第41页 |
4.3 样品制备 | 第41-42页 |
4.3.1 含氟嵌段共聚树脂(SBF)制备 | 第41-42页 |
4.3.2 杂化涂层制备 | 第42页 |
4.4 涂层的表征与测试 | 第42-43页 |
4.4.1 红外光谱表征(IR) | 第42页 |
4.4.2 接触角测试 | 第42页 |
4.4.3 浸泡前后表面形貌表征(SEM) | 第42页 |
4.4.4 防污性能测试 | 第42-43页 |
4.5 结果与讨论 | 第43-51页 |
4.5.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3-44页 |
4.5.2 浸泡前后接触角分析 | 第44-46页 |
4.5.3 浸泡前后涂层表面形貌变化 | 第46-48页 |
4.5.4 防污性能测试 | 第48-5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5 结论 | 第53-54页 |
6 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