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10-27页 |
| 1.1 锂离子电池概述 | 第10-14页 |
| 1.1.1 锂离子电池性能概况 | 第10-11页 |
| 1.1.2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 | 第11页 |
| 1.1.3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1-12页 |
| 1.1.4 锂离子电池的制造工艺 | 第12-13页 |
| 1.1.5 锂离子电池的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 | 第13-14页 |
| 1.2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概述 | 第14-17页 |
| 1.2.1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产生背景 | 第14-15页 |
| 1.2.2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 第15页 |
| 1.2.3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分类与特点 | 第15-16页 |
| 1.2.4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市场前景 | 第16-17页 |
| 1.3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发展概况 | 第17-23页 |
| 1.3.1 聚合物电解质的应用条件 | 第17-18页 |
| 1.3.2 凝胶电解质的组成 | 第18-19页 |
| 1.3.3 凝胶电解质的离子导电机理 | 第19-20页 |
| 1.3.4 几种基本的凝胶电解质体系 | 第20-22页 |
| 1.3.5 凝胶电解质的制备方法 | 第22-23页 |
| 1.4 现场聚合工艺简介 | 第23-25页 |
| 1.4.1 现场聚合工艺分类 | 第23-24页 |
| 1.4.2 各类现场聚合的优缺点 | 第24-25页 |
| 1.4.3 现场聚合的应用前景 | 第25页 |
| 1.5 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27-32页 |
|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设备 | 第27-28页 |
| 2.1.1 实验主要药品 | 第27-28页 |
| 2.1.2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 第28页 |
| 2.2 LINI_(0.5)Co_(0.2)MN_(0.3)O_2 (NCM523)正极材料的制备 | 第28-29页 |
| 2.3 NCM523凝胶电池的组装 | 第29页 |
| 2.4 材料表征方法 | 第29-30页 |
| 2.4.1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Spectrometer,FTIR) | 第29-30页 |
| 2.4.2 扫描电子显微技术(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 第30页 |
| 2.4.3 热重分析(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zer,TGA) | 第30页 |
| 2.4.4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 第30页 |
| 2.5 电化学测试方法 | 第30-32页 |
| 2.5.1 离子电导率测试(Charge and Discharge test,DC) | 第30页 |
| 2.5.2 锂离子迁移数测试(Li~+ Transport Number) | 第30-31页 |
| 2.5.3 循环伏安测试(Cyclic Voltammetry,CV) | 第31页 |
| 2.5.4 与锂电极的相容性测试 | 第31页 |
| 2.5.5 充放电测试(Charge and Discharge test,DC) | 第31-32页 |
| 3 不同配比的GPE性能研究 | 第32-43页 |
| 3.1 引言 | 第32-33页 |
| 3.2 材料制备 | 第33页 |
| 3.2.1 凝胶电解质的制备 | 第33页 |
| 3.2.2 电池组装 | 第33页 |
| 3.3 凝胶电解质的性能表征 | 第33-36页 |
| 3.3.1 凝胶电解质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3-34页 |
| 3.3.2 凝胶电解质的热力学性能分析 | 第34-35页 |
| 3.3.3 凝胶电解质的保液性分析 | 第35-36页 |
| 3.4 凝胶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6-42页 |
| 3.4.1 凝胶离子电导率测试 | 第36-38页 |
| 3.4.2 锂离子迁移数 | 第38-39页 |
| 3.4.3 循环伏安测试 | 第39页 |
| 3.4.4 凝胶与锂电极的相容性 | 第39-40页 |
| 3.4.5 首次充放电和循环性能 | 第40-42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4 掺杂SIO_2小球GPE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43-53页 |
| 4.1 引言 | 第43-44页 |
| 4.2 纳米SIO_2的制备 | 第44页 |
| 4.3 掺杂纳米SIO_2的GPE的配方优化 | 第44-48页 |
| 4.3.1 正交试验设计 | 第44-45页 |
| 4.3.2 实验结果 | 第45页 |
| 4.3.3 实验数据分析 | 第45-48页 |
| 4.4 掺杂纳米SIO_2凝胶电池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48-51页 |
| 4.4.1 离子电导率分析 | 第48-49页 |
| 4.4.2 与锂电极相容性分析 | 第49-50页 |
| 4.4.3 循环性能分析 | 第50-51页 |
| 4.4.4 倍率性能分析 | 第51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5 细菌纤维素隔膜初步探究 | 第53-58页 |
| 5.1 引言 | 第53页 |
| 5.2 材料制备 | 第53-55页 |
| 5.2.1 细菌纤维素隔膜的制备 | 第53-55页 |
| 5.2.2 电池的组装 | 第55页 |
| 5.3 细菌纤维素隔膜性能的初步表征 | 第55-57页 |
| 5.3.1 细菌纤维素的形貌表征 | 第55-56页 |
| 5.3.2 细菌纤维素的拉伸强度 | 第56页 |
| 5.3.3 细菌纤维素电池的循环性能 | 第56-57页 |
| 5.4 以后的工作 | 第57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6 结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