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概述 | 第9-17页 |
|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 ·施工技术 | 第11-12页 |
| ·检测技术 | 第12-14页 |
|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超大粒径碎石填料室内试验研究 | 第17-25页 |
| ·超大粒径碎石填料的工程性质的特殊性 | 第17-18页 |
| ·颗粒分析试验 | 第18-20页 |
| ·密度实验 | 第20-21页 |
| ·最大干密度试验 | 第21-22页 |
|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 第22-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超大粒径碎石填筑体压实试验研究 | 第25-45页 |
| ·工程概况 | 第25-27页 |
| ·场区环境地质条件 | 第25-27页 |
| ·试验段设计 | 第27-30页 |
| ·试验段压实方法与参数 | 第28页 |
| ·试验段分区 | 第28-30页 |
| ·强夯试验 | 第30-34页 |
| ·2000kN?m 单点夯试验 | 第30-32页 |
| ·3000kN?m 单点夯试验 | 第32-34页 |
| ·冲压试验 | 第34-36页 |
| ·方案比选 | 第36-42页 |
| ·有效夯沉体积判断加固效果 | 第37-38页 |
| ·沉降量判断加固效果 | 第38-39页 |
| ·级配判断加固效果 | 第39-41页 |
| ·固体体积率指标判断加固效果 | 第41-42页 |
| ·压实方案比选 | 第42页 |
| ·合理施工技术的选择方法 | 第42-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超大粒径碎石填筑体的压实指标与检测方法研究 | 第45-55页 |
| ·物理状态指标 | 第45-47页 |
| ·压实度 | 第45-46页 |
| ·固体率 | 第46-47页 |
| ·力学性能指标 | 第47-51页 |
| ·静态模量法 | 第47-48页 |
| ·塑性变形控制法 | 第48-49页 |
| ·动态抗力检测法 | 第49-51页 |
| ·物探方法 | 第51-52页 |
| ·面波法 | 第51-52页 |
| ·压实质量的综合评价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第五章 压实指标与检测方法在工程上的应用 | 第55-84页 |
| ·统计知识准备 | 第55-57页 |
| ·假设检验 | 第55-56页 |
| ·分布拟合检验 | 第56页 |
| ·截尾正态分布 | 第56-57页 |
| ·固体率检测 | 第57-60页 |
| ·固体率试验方法 | 第57-58页 |
| ·固体率试验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 ·变形模量检测 | 第60-66页 |
| ·K75 试验与计算方法 | 第61-63页 |
| ·K75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3-66页 |
| ·“点面”控制法 | 第66-71页 |
| ·点控制 | 第66-69页 |
| ·面控制 | 第69-70页 |
| ·试验结果验证 | 第70-71页 |
| ·锤击动弹性模量法 | 第71-74页 |
| ·试验方法与试验内容 | 第71-72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72-74页 |
| ·面波测试 | 第74-77页 |
| ·质量评价体系 | 第77-78页 |
| ·沉降观测 | 第78-82页 |
| ·沉降观测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79-80页 |
| ·沉降监测方案简介 | 第80-81页 |
| ·沉降监测资料分析 | 第81-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 ·结论 | 第84-85页 |
| ·展望 | 第85-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