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裂缝扩展计算的在役RC桥梁剩余承载力及耐久性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8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 ·各国在役桥梁的现状 | 第8-9页 |
| ·我国在役桥梁的现状 | 第9-10页 |
| ·旧桥维修的重要意义 | 第10-13页 |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3-17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裂缝种类、成因综述 | 第18-28页 |
| ·概述 | 第18-19页 |
| ·裂缝成因 | 第19-27页 |
| ·荷载引起的裂缝 | 第19-20页 |
| ·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 第20-22页 |
| ·收缩引起的裂缝 | 第22-23页 |
| ·地基基础变形引起的裂缝 | 第23-24页 |
| ·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 | 第24页 |
| ·冻胀引起的裂缝 | 第24-25页 |
| ·施工材料质量引起的裂缝 | 第25-26页 |
| ·施工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研究理论基础 | 第28-34页 |
| ·研究理论基础 | 第28-33页 |
| ·结构的可靠性与可靠度 | 第28页 |
| ·结构的极限状态 | 第28-29页 |
| ·桥梁承载能力计算 | 第29-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开裂截面裂缝的计算分析 | 第34-53页 |
| ·荷载裂缝分析 | 第34-36页 |
| ·基本假设 | 第34页 |
| ·结构受力分析 | 第34-36页 |
| ·裂缝高度的计算分析 | 第36-43页 |
| ·中和轴高度方程的建立 | 第38-41页 |
| ·中和轴方程的求解 | 第41-42页 |
| ·基于裂缝开展的抗弯承载力计算 | 第42-43页 |
| ·桥梁普检拟合裂缝分析法 | 第43-48页 |
| ·基本假定 | 第43-44页 |
| ·裂缝开裂高度分析 | 第44-48页 |
| ·裂缝宽度计算分析 | 第48-52页 |
| ·根据有滑移理论的计算公式 | 第48-49页 |
| ·依据无滑移理论的计算公式 | 第49页 |
| ·依据综合理论的计算公式 | 第49-50页 |
| ·依据统计分析的计算公式 | 第50-51页 |
| ·裂缝宽度控制标准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五章 裂缝的有限元分析 | 第53-65页 |
| ·材料的本构关系 | 第53页 |
| ·混凝土的开裂及裂缝处理 | 第53-58页 |
| ·相关概念 | 第53-54页 |
| ·混凝土的开裂判据 | 第54页 |
| ·离散裂缝模型 | 第54-55页 |
| ·分布裂缝模型 | 第55-56页 |
| ·分布裂缝模型中混凝土开裂时释放应力的计算 | 第56-58页 |
| ·有限元软件对混凝土结构开裂问题的分析 | 第58-63页 |
| ·ANSYS 对开裂问题的模拟算例 | 第58-61页 |
| ·ADINA 对开裂问题的模拟算例 | 第61-63页 |
| ·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六章 裂缝修补方法及控制技术 | 第65-68页 |
| 第七章 工程实例计算 | 第68-81页 |
| ·概述 | 第68页 |
| ·工程实例计算 | 第68-80页 |
| ·贾鲁河桥计算内容 | 第68-76页 |
| ·贾鲁河桥裂缝开展计算 | 第76-77页 |
| ·剩余承载力计算 | 第77-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