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 ·灌注桩后压浆技术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0-12页 |
| ·后压浆灌注桩的国外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 ·后压浆灌注桩的国内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 ·后压浆灌注桩的优缺点简介 | 第12页 |
| ·有限元法在桩基承载力分析中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有限元简介 | 第13页 |
| ·桩土作用模拟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主要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4-15页 |
| ·主要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雅江大桥桩基变更设计方案的确定 | 第16-25页 |
| ·桩基的特点与分类 | 第16-17页 |
| ·桩基的特点 | 第16页 |
| ·桩基的分类 | 第16-17页 |
| ·端承桩的特点及其施工工艺 | 第17-21页 |
| ·端承桩的分类 | 第17-18页 |
| ·端承桩的施工工艺 | 第18-21页 |
| ·端承桩的优缺点 | 第21页 |
| ·摩擦桩的特点及其施工工艺 | 第21-22页 |
| ·摩擦桩的分类 | 第21-22页 |
| ·摩擦桩的施工工艺及特点 | 第22页 |
| ·摩擦桩的优缺点 | 第22页 |
| ·摩擦桩与端承桩的比较 | 第22-23页 |
| ·雅江大桥桩基变更设计方案拟定 | 第23-24页 |
| ·既有摩擦桩静载试验 | 第23-24页 |
| ·变地系梁为承台 | 第24页 |
| ·对摩擦桩桩底注浆 | 第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桩端后压浆技术提高承载力的作用机理 | 第25-35页 |
| ·桩端后压浆提高承载力的机理 | 第26-30页 |
| ·后压浆技术的作用机理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 第26页 |
| ·桩底后压浆的力学机理 | 第26-27页 |
| ·桩底后压浆的化学机理 | 第27页 |
| ·球(柱)形扩张理论 | 第27-30页 |
| ·既有灌浆极限压力计算公式 | 第30页 |
| ·后压浆桩承载力计算方法 | 第30-34页 |
| ·普通单桩承载力计算 | 第31页 |
| ·某设计单位采用的后压浆承载力公式 | 第31-32页 |
| ·提高系数法计算后压浆灌注桩承载力 | 第32-33页 |
| ·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有限元模型分析 | 第35-44页 |
| ·有限元 Ansys 软件简介 | 第35-39页 |
| ·考虑注浆过程的后压浆桩有限元模型 | 第36-37页 |
| ·结构的离散 | 第37-38页 |
| ·有限单元的选择 | 第38-39页 |
| ·边界条件确定 | 第39页 |
| ·后压浆过程的影响模拟 | 第39页 |
| ·不同参数下后压浆桩桩端极限承载力结果 | 第39-41页 |
| ·雅江大桥灌注桩桩端压浆有限元分析 | 第41-44页 |
| 第五章 后压浆灌注摩擦桩施工工艺 | 第44-57页 |
| ·后压浆灌注摩擦桩的分类 | 第44-45页 |
| ·按埋设方法分类 | 第44-45页 |
| ·按注浆工艺分类 | 第45页 |
| ·后压浆灌注桩的施工工艺 | 第45-54页 |
| ·工艺流程 | 第46-48页 |
| ·施工工艺简介 | 第48-50页 |
| ·注浆参数的确定 | 第50-54页 |
| ·后压浆施工的质量保证措施 | 第54-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六章 雅江大桥桩基后压浆技术的应用 | 第57-67页 |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57-58页 |
| ·雅江大桥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组织安排及预案防治管理措施 | 第58-62页 |
| ·雅江大桥变更采用后压浆技术的要求和基本参数 | 第62-63页 |
| ·压浆后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及结果 | 第63-65页 |
| ·雅江大桥静力荷载试验及结果 | 第65-66页 |
| ·小结 | 第66-67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 ·结论 | 第67页 |
|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