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8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8-19页 |
| 1.2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19-21页 |
| 1.3 研究现状 | 第21-26页 |
| 1.3.1 Agent评估相关研究综述 | 第21-22页 |
| 1.3.2 团队角色分配相关研究综述 | 第22-25页 |
| 1.3.3 自适应协作相关研究综述 | 第25-26页 |
| 1.3.4 人与计算机接口设计相关研究综述 | 第26页 |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 1.5 论文章节安排 | 第27-28页 |
| 第二章 基本概念 | 第28-35页 |
| 2.1 人件 | 第28-29页 |
| 2.2 基于角色的协作 | 第29-30页 |
| 2.3 E-CARGO模型 | 第30-35页 |
| 第三章 基于当前与历史信息的Agent的评估方法 | 第35-47页 |
| 3.1 Agent评估简介 | 第35页 |
| 3.2 人件与软件能力的分析与对比 | 第35-36页 |
| 3.3 基于多属性决策的人件与软件的能力评估方法 | 第36-39页 |
| 3.3.1 基于多属性决策的Agent评估方法简介 | 第36-38页 |
| 3.3.2 Agent评估值的计算方法 | 第38-39页 |
| 3.4 基于可信度的Agent评估方法 | 第39-43页 |
| 3.4.1 基于可信度的Agent评估方法简介 | 第39-40页 |
| 3.4.2 Agent扮演角色独立能力的满意度 | 第40-41页 |
| 3.4.3 Agent扮演角色交互能力的满意度 | 第41-42页 |
| 3.4.4 Agent扮演角色能力变化趋势 | 第42页 |
| 3.4.5 Agent扮演角色独立能力的可信度 | 第42页 |
| 3.4.6 Agent扮演角色交互能力的可信度 | 第42页 |
| 3.4.7 Agent扮演角色的可信度 | 第42-43页 |
| 3.4.8 基于可信度的Agent评估步骤 | 第43页 |
| 3.5 Agent评估实验 | 第43-46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不同问题情景下的角色分配方法 | 第47-76页 |
| 4.1 团队角色分配方法(GRA)简介 | 第47-48页 |
| 4.2 柔性阵型角色分配 | 第48-54页 |
| 4.2.1 柔性阵型角色分配简介 | 第48页 |
| 4.2.2 柔性阵型角色分配问题的形式化 | 第48-49页 |
| 4.2.3 柔性阵型角色分配问题的求解 | 第49-54页 |
| 4.3 瓶颈分配 | 第54-75页 |
| 4.3.1 瓶颈分配问题简介 | 第54页 |
| 4.3.2 瓶颈分配问题的一个例子 | 第54-56页 |
| 4.3.3 瓶颈分配问题的形式化 | 第56-57页 |
| 4.3.4 分类的瓶颈分配问题的求解 | 第57-60页 |
| 4.3.5 柔性阵型的瓶颈分配问题的求解 | 第60-62页 |
| 4.3.6 用自适应协作方法提升瓶颈分配的结果 | 第62-66页 |
| 4.3.7 角色分配方法实验 | 第66-75页 |
| 4.4 本章小节 | 第75-76页 |
| 第五章 基于角色动态分配的自适应协作方法 | 第76-107页 |
| 5.1 自适应协作简介 | 第76-77页 |
| 5.2 一个自适应协作问题的例子 | 第77-80页 |
| 5.3 自适应协作问题的形式化 | 第80-81页 |
| 5.4 自适应协作问题的解决方案 | 第81-85页 |
| 5.4.1 静态角色分配方法(SGRA) | 第82页 |
| 5.4.2 基于当前状态的角色分配算法(CSBGRA) | 第82-83页 |
| 5.4.3 基于潜能的角色分配算法(PBGRA) | 第83-84页 |
| 5.4.4 理想状态下角色分配算法(IGRA) | 第84-85页 |
| 5.5 更为复杂的自适应协作问题 | 第85-88页 |
| 5.5.1 部分变化的协作与全变化的协作问题形式化 | 第85-86页 |
| 5.5.2 部分变化的与全变化的协作问题的求解 | 第86-88页 |
| 5.6 考虑转换代价的自适应协作问题 | 第88-92页 |
| 5.6.1 考虑代价时基于当前状态的角色分配算法(CSBGRACC) | 第89-91页 |
| 5.6.2 考虑代价时基于潜能的角色分配算法(PBGRACC) | 第91-92页 |
| 5.7 本章实验 | 第92-102页 |
| 5.8 案例分析 | 第102-105页 |
| 5.8.1 自适应协作的场景 | 第102-103页 |
| 5.8.2 应用本章提出的算法求解 | 第103-105页 |
| 5.9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 第六章 人件及其服务化实现 | 第107-123页 |
| 6.1 人件的架构 | 第107页 |
| 6.2 人件的实现 | 第107-111页 |
| 6.2.1 一个人机协作的例子 | 第107-108页 |
| 6.2.2 修改的支持向量机方法 | 第108-109页 |
| 6.2.3 分类错误和人参与分类的代价 | 第109-110页 |
| 6.2.4 应用人件进行分类的方法 | 第110-111页 |
| 6.3 人件的服务化实现 | 第111-114页 |
| 6.3.1 面向服务架构(SOA)思想 | 第111-112页 |
| 6.3.2 人件服务设计流程 | 第112-113页 |
| 6.3.3 人件服务执行流程 | 第113-114页 |
| 6.3.4 基于人件服务的协作系统架构 | 第114页 |
| 6.4 本章实验 | 第114-123页 |
| 6.4.1 用人件进行图像分类的实验 | 第114-116页 |
| 6.4.2 人件服务的实现 | 第116-119页 |
| 6.4.3 执行与调用 | 第119-122页 |
| 6.4.4 人件服务功能分析 | 第122-123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3-125页 |
| 7.1 总结 | 第123页 |
| 7.2 展望 | 第123-12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5-138页 |
| 致谢 | 第138-140页 |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0-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