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13页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7页
  1. 研究背景第7页
  2. 研究意义第7页
 (二) 相关研究现状第7-11页
  1. 国外研究现状第7-8页
  2. 国内研究现状第8-11页
 (三)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第11-13页
  1. 研究思路第11页
  2. 研究方法第11-12页
  3. 创新点第12-13页
一、新媒体概念及主要特点第13-16页
 (一) 新媒体的概念第13页
 (二) 新媒体的特点第13-16页
  1. 信息的爆炸增长第13页
  2. 信息的便捷获取第13页
  3. 信息的快速传播第13-14页
  4. 感官的丰富体验第14页
  5. 交流的平等双向第14-15页
  6. 联系的随时随地第15页
  7. 发展的迅猛强势第15页
  8. 影响的日益深入第15-16页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第16-22页
 (一)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积极影响第16-17页
  1. 有更多道德考量第16页
  2. 更关心时事政治第16页
  3. 凸显平等与个性第16页
  4. 倾向于扁平联系第16-17页
 (二)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消极影响第17-22页
  1. "低智商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第17-18页
  2. "视觉文化时代"带来的消极影响第18-19页
  3. "自媒体"时代带来的消极影响第19-20页
  4. 新媒体环境下社会关系异化带来的消极影响第20-22页
三、对策与建议第22-34页
 (一)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第22-23页
 (二)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两个结合第23-25页
  1. 坚持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第23-24页
  2. 坚持认知教育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第24-25页
 (三) 建设思想道德教育立体网络阵地第25-28页
  1. 构建大学生基层组织网络体系第26页
  2. 构建大学生思想引导网络阵地第26页
  3. 构建大学生课外活动网络平台第26-27页
  4. 构建大学生休闲娱乐网络平台第27页
  5. 构建大学生道德评议网络系统第27页
  6. 构建思政教育工作网络系统第27-28页
  7. 开发家校生三方互动网络平台第28页
 (四) 促进新媒体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第28-30页
  1. 进入学生语言体系,发挥思想引导效能第28-29页
  2. 进行专题教育策划,增强思想传播效果第29页
  3. 借力专业强势传媒,发挥思想默化影响第29-30页
 (五) 完善网络信息管理与引导,扩大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度第30-31页
  1. 加强舆情信息监控,化解问题于萌芽状态第30页
  2. 培养学生政治参与素质,扩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度第30-31页
 (六) 注重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的关怀第31-34页
  1. 密切关注了解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教育第31-32页
  2. 营造新媒体环境下的人文关怀第32页
  3. 关注学生新媒体环境下的利益诉求第32-33页
  4. 加强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生活教育第33-34页
结语第34-35页
注释第35-37页
参考文献第37-40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0-41页
致谢第41-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
下一篇: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探究--以广西高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