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序言 | 第10-12页 |
一、监护的撤销与恢复制度及立法发展过程 | 第12-18页 |
(一) 监护撤销制度 | 第12-14页 |
1. 监护撤销制度概述 | 第12-13页 |
2. 监护撤销制度的种类 | 第13页 |
3. 监护撤销制度的意义 | 第13-14页 |
(二) 监护恢复制度 | 第14-15页 |
1. 监护恢复制度概念 | 第14-15页 |
2. 监护的恢复制度必要性 | 第15页 |
(三) 监护的撤销制度与恢复制度的关系 | 第15-16页 |
(四) 我国监护撤销和恢复制度在法律层面的发展过程 | 第16-18页 |
1. 《民法通则》中关于监护撤销制度的规定 | 第16-17页 |
2. 《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的意见》的规定 | 第17页 |
3. 《民法总则(草案)三审稿》中监护撤销和恢复的规定 | 第17-18页 |
二、我国监护撤销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8-22页 |
(一) 监护撤销的启动方式单一 | 第18-19页 |
(二) 监护撤销监督存在问题 | 第19-21页 |
1. 司法机关内无专门的监护监督机构 | 第19页 |
2. 监护撤销的监督主体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 | 第19-20页 |
3. 监督人失职应当承担的责任没有规定 | 第20-21页 |
(三) 在撤销监护后的安置问题上缺少具体措施 | 第21-22页 |
1. 社会救助安置体系不完善 | 第21页 |
2. 安置评估机制不健全 | 第21-22页 |
三、我国监护恢复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一) 监护恢复制度缺少被动启动模式 | 第22页 |
(二) 监护恢复制度缺乏系统性 | 第22-24页 |
1. 申请恢复的条件过于笼统 | 第22-23页 |
2. 申请恢复的期限不合理 | 第23页 |
3. 无专门的恢复处理机构 | 第23-24页 |
(三) 监护恢复后的评估机制缺失 | 第24页 |
四、两大法系国家关于监护撤销及恢复制度的立法及监护撤销的法律适用 | 第24-28页 |
(一) 英美法系主要以美国为例 | 第24-25页 |
1. 美国监护撤销与恢复制度产生的文化背景 | 第24页 |
2. 关于监护撤销和恢复的规定 | 第24-25页 |
3. 具体案例适用 | 第25页 |
(二) 大陆法系主要以日本为例 | 第25-27页 |
1. 日本监护撤销与恢复制度产生的文化背景 | 第25-26页 |
2. 对于监护撤销和恢复的规定 | 第26页 |
3. 具体案例适用 | 第26-27页 |
(三) 两大法系法律规定对我国的启示 | 第27-28页 |
1. 美国全民监督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27页 |
2. 日本不同程度的亲权剥夺对我国的启示 | 第27-28页 |
五、我国监护撤销制度的完善 | 第28-31页 |
(一) 建立主动撤销程序 | 第28-29页 |
(二) 在监护撤销制度的监督领域进行完善 | 第29-30页 |
1. 司法机关内部设立专门的监护监督机构 | 第29页 |
2. 确定监护撤销的监督主体职责 | 第29页 |
3. 具体监护监督人失职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 第29-30页 |
(三) 在撤销判后安置问题上完善社会救助安置体系以及健全安置评估机制 | 第30-31页 |
1. 国家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社会救助安置体系 | 第30页 |
2. 健全安置评估机制 | 第30-31页 |
六、我国监护恢复制度的完善 | 第31-34页 |
(一) 建立被动恢复模式 | 第31-32页 |
(二) 监护人资格恢复制度加强可操作性 | 第32-33页 |
1. 申请恢复的条件进行细致规定 | 第32页 |
2. 延长申请恢复的期限 | 第32页 |
3. 建立恢复制度处理的专门机构 | 第32-33页 |
(三) 建立恢复后的评估机制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