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员言论免责权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议员言论免责权的理论解读 | 第13-19页 |
第一节 议员言论免责权的起源 | 第13-15页 |
第二节 议员言论免责权的性质 | 第15-17页 |
第三节 议员言论免责权的宪政价值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言论免责权的内容、两种模式及法律后果 | 第19-28页 |
第一节 言论免责权的内容 | 第19-22页 |
(一) 主体 | 第19-20页 |
(二) 对象 | 第20页 |
(三) 时间 | 第20-21页 |
(四) 地点 | 第21-22页 |
第二节 言论免责权的两种模式 | 第22-25页 |
(一) "绝对免责"模式 | 第22-23页 |
(二) "相对免责"模式 | 第23-25页 |
第三节 言论免责权的法律效果 | 第25-28页 |
第三章 议员言论免责权的限制条件 | 第28-36页 |
第一节 议员言论免责权不能侵犯他人的基本人格权利 | 第28-29页 |
第二节 议员言论免责权要受到"场所"的限制 | 第29-31页 |
第三节 议员言论免责权豁免的"职务行为" | 第31-32页 |
第四节 议员言论免责权要受到非公权力的限制 | 第32-36页 |
(一) 议会规则 | 第32-34页 |
(二) 政党纪律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我国人大代表言论免责权的思考 | 第36-46页 |
第一节 我国人大代表需要言论免责权吗? | 第36-38页 |
第二节 人大代表言论免责权何以休眠? | 第38-40页 |
第三节 人大代表行使权利的法律后果 | 第40-42页 |
第四节 我国人大代表言论免责权的回归 | 第42-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2-5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