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理念视角下清水河县稳定脱贫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一、引言 | 第9-17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2.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6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3.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四)创新点与不足 | 第16-17页 |
1.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页 |
2. 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一)相关概念 | 第17-20页 |
1. 贫困及反贫困 | 第17-19页 |
2.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 第19页 |
3. “输血式扶贫”与“造血式扶贫” | 第19-20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1. 循环累积因果理论 | 第20页 |
2. 社会主义本质论 | 第20页 |
3. “五大发展理念” | 第20-22页 |
三、清水河县贫困概况 | 第22-32页 |
(一)清水河县基本概况 | 第22-25页 |
1. 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 | 第22-23页 |
2.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 第23-25页 |
(二)清水河县贫困概况 | 第25-28页 |
(三)清水河县贫困制约因素分析 | 第28-30页 |
(四)清水河县脱贫成效及主要做法 | 第30-32页 |
1. 脱贫成效 | 第30页 |
2. 主要做法 | 第30-32页 |
四、清水河县实现稳定脱贫面临的挑战 | 第32-45页 |
(一)从总体来看,贫困规模相对较大且脱贫难度高 | 第32-34页 |
(二)从推进来看,实施精准扶贫中面临新的难题 | 第34-37页 |
1. 精准识别和帮扶难度较大 | 第34-35页 |
2. 资金和项目安排限制条件多 | 第35-37页 |
3. 管理和考核精准度不高 | 第37页 |
(三)从长远来看,稳定脱贫潜在的压力仍然较大 | 第37-45页 |
1. 综合经济实力偏低,财政支持能力有限 | 第38-40页 |
2. 农业现代化水平低,产出效益不高 | 第40-43页 |
3. 社会参与力量和政府作用有待增强 | 第43页 |
4. 人才留不住和难引进的问题突出 | 第43-44页 |
5. 贫困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弱,返贫风险增加 | 第44-45页 |
五、清水河县实现稳定脱贫面临的机遇 | 第45-48页 |
(一)政策叠加优势明显 | 第45-46页 |
(二)发展定位明确特色突出 | 第46页 |
(三)清水河县发展基础逐步增强 | 第46-47页 |
(四)参与扶贫的力量越来越大 | 第47-48页 |
六、清水河县实现稳定脱贫的对策建议 | 第48-56页 |
(一)典型案例及经验借鉴 | 第48-49页 |
1. 雅安“互联网+精准扶贫” | 第48页 |
2. 阆中“自食农”模式 | 第48页 |
3. “分享村庄”模式 | 第48-49页 |
(二)清水河县如期实现稳定脱贫的对策建议 | 第49-56页 |
1.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 第50-53页 |
2. 完善扶贫体制机制,强化脱贫政策保障 | 第53-54页 |
3. 扶志与扶智有机结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