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高速铁路影响效应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1.2.2 城镇化内涵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3 相关研究小结 | 第14页 |
1.3 研究方法、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 第17-23页 |
2.1 城镇化相关理论研究 | 第17-20页 |
2.1.1 城镇化基本理论 | 第17页 |
2.1.2 城镇化发展模式 | 第17-19页 |
2.1.3 大城市与周边小城镇发展关系理论 | 第19-20页 |
2.2 交通对城镇发展影响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20-22页 |
2.2.1 区域交通与城市发展相关理论 | 第20-21页 |
2.2.2 城市内部交通发展相关理论 | 第21-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高速铁路站点对沿线地区城镇化的影响效应分析 | 第23-40页 |
3.1 铁路与城市发展 | 第23-25页 |
3.2 高速铁路站点对周边地区城镇发展的影响分析 | 第25-35页 |
3.2.1 高速铁路站点对综合交通发展的影响 | 第25-26页 |
3.2.2 高速铁路站点对区域城镇体系发展的影响 | 第26-28页 |
3.2.3 高速铁路站点对城市人口增长的影响 | 第28-30页 |
3.2.4 高速铁路站点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30-32页 |
3.2.5 高速铁路站点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 第32-35页 |
3.3 制约高速铁路影响效应的关键因素分析 | 第35-38页 |
3.3.1 区域因素 | 第35-36页 |
3.3.2 城市因素 | 第36-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高速铁路影响效应评价方法研究分析 | 第40-49页 |
4.1 高铁效应评价方法的指标选取 | 第40-41页 |
4.1.1 指标选取原则 | 第40-41页 |
4.1.2 指标选取结果 | 第41页 |
4.2 高铁效应制约因素的定量分析 | 第41-43页 |
4.3 高铁效应评价方法的指标选取 | 第43-44页 |
4.4 评价方法 | 第44-45页 |
4.4.1 指标数值标准化处理 | 第44页 |
4.4.2 指标权重确定 | 第44-45页 |
4.5 实例验证 | 第45-48页 |
4.5.1 指标数值标准化 | 第45-46页 |
4.5.2 确定准则层权重: | 第46-47页 |
4.5.3 高速铁路影响效应综合指数计算 | 第47-4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实例分析——以京津城际列车沿线武清地区为例 | 第49-62页 |
5.1 项目背景 | 第49-50页 |
5.1.1 京津城际铁路 | 第49页 |
5.1.2 武清区位分析 | 第49-50页 |
5.1.3 交通现状分析 | 第50页 |
5.2 城际开通后武清地区发展概况 | 第50-57页 |
5.2.1 经济发展 | 第50-53页 |
5.2.2 空间发展 | 第53-54页 |
5.2.3 人口规模 | 第54页 |
5.2.4 产业发展 | 第54-55页 |
5.2.5 交通发展 | 第55-57页 |
5.2.6 小结 | 第57页 |
5.3 发展中面临问题 | 第57-61页 |
5.3.1 居住问题 | 第57-58页 |
5.3.2 交通问题 | 第58-59页 |
5.3.3 生态问题 | 第59-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