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1 十八大后中国土地制度改革动态 | 第10-11页 |
1.1.2 农村土地的粗放利用 | 第11-12页 |
1.1.3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的命运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6-18页 |
1.5 研究综述 | 第18-23页 |
1.5.1 土地制度改革的研究 | 第18-19页 |
1.5.2 我国农村开发中土地粗放利用问题的研究 | 第19-20页 |
1.5.3 农村非农再组织的研究 | 第20-21页 |
1.5.4 农村土地开发模式理论研究 | 第21页 |
1.5.5 现状研究评价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现行土地制度与改革预期 | 第23-34页 |
2.1 现行土地制度下的农村土地产权 | 第23-26页 |
2.1.1 财产权利的解读 | 第23-24页 |
2.1.2 我国农村的土地产权与变革逻辑 | 第24-26页 |
2.2 现行土地制度的运转机制 | 第26-29页 |
2.2.1 二元化的土地市场 | 第26-27页 |
2.2.2 双轨制的国有土地市场 | 第27-28页 |
2.2.3 封闭的集体土地市场 | 第28-29页 |
2.2.4 隐形市场 | 第29页 |
2.3 土地制度改革预期 | 第29-34页 |
2.3.1 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 | 第29-30页 |
2.3.2 土地产权的重构 | 第30-31页 |
2.3.3 预期土地制度运行机制 | 第31-34页 |
第三章 土地制度与乡村土地开发 | 第34-47页 |
3.1 乡村土地开发的主要表现——城市蔓延 | 第34-35页 |
3.2 城市蔓延的市场性机制 | 第35-37页 |
3.2.1 城市开发强度分布静态模型 | 第35-36页 |
3.2.2 城市开发强度分布动态模型 | 第36-37页 |
3.3 城市蔓延的制度性机制 | 第37-43页 |
3.3.1 现行土地制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2 政府城市空间管控政策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3 政府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4 政府城乡经济发展政策的影响 | 第41-43页 |
3.4 土地制度改革下的城市蔓延 | 第43-45页 |
3.4.1 土地制度改革对城市蔓延的抑制作用 | 第43-44页 |
3.4.2 土地制度改革对城市蔓延的促进作用 | 第44-45页 |
3.4.3 土地制度改革对城市蔓延影响综合评价 | 第45页 |
3.5 城市蔓延的危害与控制思路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土地制度与农村社区 | 第47-63页 |
4.1 农村社区及其再组织 | 第47-50页 |
4.1.1 概念界定与研究内容 | 第47页 |
4.1.2 传统乡村社区特征的遗存 | 第47-49页 |
4.1.3 本文“村庄共同体”研究起点 | 第49-50页 |
4.2 现行土地制度下的农村社区 | 第50-53页 |
4.2.1 经济边界与经济形态 | 第50-52页 |
4.2.2 社会边界与社会形态 | 第52-53页 |
4.3 土地权利的扩大化与农村社区再组织 | 第53-60页 |
4.3.1 以土地使用权交易为核心的处分权实现模式归纳 | 第53-55页 |
4.3.2 土地使用权交易模式实例分析 | 第55-59页 |
4.3.3 土地使用权交易模式比较与评价 | 第59-60页 |
4.3.4 土地使用权交易与农村社区再组织 | 第60页 |
4.4 预期土地制度改革下的农村社区再组织 | 第60-63页 |
4.4.1 经济边界与经济形态 | 第60-61页 |
4.4.2 社会边界与社会形态 | 第61-63页 |
第五章 土地制度改革下乡村土地自主开发模式探索 | 第63-80页 |
5.1 乡村土地自主开发的概念 | 第63-69页 |
5.1.1 乡村土地自主开发的定义 | 第63页 |
5.1.2 自主开发模式的法律前提 | 第63-65页 |
5.1.3 自主开发模式的现实基础 | 第65-69页 |
5.2 乡村土地自主开发的运行机制设计 | 第69-74页 |
5.2.1 乡村土地自主开发的主体——农村开发公司 | 第69-70页 |
5.2.2 农村开发公司与传统乡镇企业的关系 | 第70-71页 |
5.2.3 农村开发公司的组织形式与规模 | 第71-72页 |
5.2.4 农村开发公司主导的土地开发的运行机制 | 第72-73页 |
5.2.5 农村开发公司的外部关系 | 第73-74页 |
5.3 乡村土地自主开发的必备外部条件 | 第74-77页 |
5.3.1 立法保障 | 第74-75页 |
5.3.2 政策支持 | 第75-76页 |
5.3.3 公共产品供给 | 第76页 |
5.3.4 规划引导与建设监管 | 第76-77页 |
5.4 乡村土地自主开发模式的普适性与实用性思考 | 第77-78页 |
5.5 乡村土地自主开发模式作为土地集约利用的策略 | 第78-80页 |
5.5.1 紧凑的乡村:乡村土地自主开发模式下的郊区城市化 | 第78-79页 |
5.5.2 紧凑的社区:乡村土地自主开发模式下的乡村再组织 | 第79-8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