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调控花器官形态特征关键基因DFO1的图位克隆与功能分析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缩略语第13-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42页
    1 水稻花发育研究概况第14-21页
        1.1 水稻的花结构与开花第14-17页
        1.2 水稻生殖分生组织的发育第17-18页
        1.3 水稻花序分生组织的发育第18-20页
        1.4 水稻小穗分生组织的发育第20-21页
    2 水稻花发育的分子机制第21-30页
        2.1 双子叶植物花发育的"ABC"模型第21-23页
        2.2 水稻花发育的"ABCDE"模型第23-25页
        2.3 水稻花发育与ABCDE花器官特征基因第25-30页
            2.3.1 内外稃的发育第25-27页
            2.3.2 内部花器官的发育第27-30页
    3 表观遗传的调控机制第30-33页
        3.1 表观遗传学的定义和内容第30页
        3.2 DNA甲基化第30-31页
        3.3 组蛋白修饰第31-33页
            3.3.1 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第32页
            3.3.2 组蛋白甲基化与去甲基化第32页
            3.3.3 组蛋白泛素化与去泛素化第32-33页
    4 PcG蛋白介导的基因沉默与植物发育第33-40页
        4.1 PcG蛋白复合体的结构组成和分类第33-36页
        4.2 H3K27me3修饰在植物基因组上的建立、维持和识别第36-37页
        4.3 PRC2在植物细胞命运转换过程中的作用第37-39页
        4.4 水稻中PcG蛋白的研究进展第39-40页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40-42页
第二章 水稻dfo1突变体的表型观察与遗传分析第42-52页
    1 材料和方法第42-44页
        1.1 实验材料与田间种植第42-43页
        1.2 dfo1-1农艺性状观察第43页
        1.3 dfo1-1花器官形态观察第43-44页
        1.4 dfo1-1扫描电镜(SEM)观察第4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4-50页
        2.1 dfo1表型分析第44-45页
        2.2 dfo1-1小穗表现出内稃发育缺陷第45-47页
        2.3 dfo1-1小花内部花器官形态建成受阻第47-49页
        2.4 dfo1-1花序原基SEM观察第49-50页
        2.5 dfo1-1的遗传分析第50页
    3 讨论第50-52页
        3.1 dfo1是一个新的花器官突变体第50页
        3.2 dfo1影响水稻花器官的形态建成第50-52页
第三章 水稻花器官突变基因DFO1的精细定位和转基因互补验证第52-6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2-57页
        1.1 实验材料与田间种植第52页
        1.2 DNA提取第52-53页
        1.3 分子标记检测第53-54页
        1.4 分子标记开发第54页
        1.5 基因定位第54-55页
        1.6 候选基因预测与测序第55页
        1.7 RNA提取与PCR分析第55-56页
        1.8 转基因互补载体的构建第56-57页
        1.9 农杆菌转化第57页
        1.10 转基因阳性植株的鉴定第5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7-61页
        2.1 基因的初定位与精细定位第57-58页
        2.2 候选基因分析第58-59页
        2.3 候选基因的测序与dCAPS验证第59-61页
        2.4 转基因互补验证第61页
    3 讨论第61-64页
        3.1 DFO1的提前终止导致dfo1的突变表型第61-62页
        3.2 DFO1编码一个拟南芥EMBRONIC FLOWER1(EMF1)的同源蛋白(OsEMF1)第62-64页
第四章 水稻DFO1基因的表达与功能分析第64-8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4-70页
        1.1 Real-time PCR分析第64页
        1.2 GUS活性的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第64-65页
        1.3 同源性分析第65页
        1.4 DFO1的亚细胞定位第65页
        1.5 Yeast杂交分析第65-66页
        1.6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H3K27me3)第66页
        1.7 体外蛋白的原核表达第66-67页
        1.8 Pull-down(体外)分析第67-68页
        1.9 荧光双分子互补(BiFC)第68页
        1.10 mRNA原位杂交第68-7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0-81页
        2.1 DFO1的表达模式分析第70-71页
        2.2 DFO1基因结构与同源分析第71-73页
        2.3 DFO1基因编码一个核蛋白第73-74页
        2.4 DFO1蛋白全长及截断片段的转录活性测定第74-75页
        2.5 DFO1与水稻花器官发育途径相关第75-77页
        2.6 DFO1负调控OsMADS58第77-78页
        2.7 DFO1与水稻PcG类蛋白互作第78-79页
        2.8 DFO1基因突变改变对OsMADS58染色质的H3K27me3修饰第79-81页
    3 讨论第81-84页
        3.1 DFO1负调控水稻花器官C-类基因的表达第81-82页
        3.2 DFO1参与PcG蛋白复合体PRC2介导的转录抑制第82页
        3.3 DFO1与EMF1功能的异同第82-84页
第五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第84-89页
    1 讨论第84-86页
        1.1 水稻花器官的mrp是拟南芥萼片的同源物第84-85页
        1.2 DFO1调控水稻花器官的形态建成第85页
        1.3 DFO1在水稻花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第85-86页
    2 结论第86-88页
        2.1 dfo1的表型是由DFO1的突变导致第86页
        2.2 DFO1编码一个核蛋白第86-87页
        2.3 DFO1负调控水稻花器官特征C-类基因第87页
        2.4 DFO1参与PcG介导的基因转录沉默第87-88页
    3 创新性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108页
附录第108-122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第122-124页
致谢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干旱胁迫及复水对小麦苗期生长的影响及其生理机理
下一篇:中期氮肥调控影响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生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