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9页 |
1 棉铃虫的发生与危害 | 第11-12页 |
2 影响棉铃虫发生的因素 | 第12-14页 |
2.1 棉花品种和耕作制度 | 第12页 |
2.2 棉铃虫种群的迁飞 | 第12-13页 |
2.3 气象因素 | 第13页 |
2.4 抗性因素 | 第13-14页 |
3 棉铃虫抗药性的发展概况 | 第14-22页 |
3.1 棉铃虫对有机氯类杀虫剂的抗性概况 | 第16-17页 |
3.2 棉铃虫对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抗性概况 | 第17-18页 |
3.3 棉铃虫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概况 | 第18页 |
3.4 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概况 | 第18-19页 |
3.5 新型药剂对害虫的防治概况 | 第19-21页 |
3.6 影响棉铃虫抗性发生的因素 | 第21-22页 |
4 棉铃虫的抗性监测技术与治理策略 | 第22-25页 |
4.1 抗性倍数法 | 第23页 |
4.2 区分剂量法 | 第23页 |
4.3 F_1代检测法 | 第23页 |
4.4 F_2代筛选法 | 第23-24页 |
4.5 抗性分子检测技术 | 第24页 |
4.6 抗性治理策略 | 第24-25页 |
5 甲维盐的作用特性与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5.1 甲维盐的作用机理 | 第25-26页 |
5.2 甲维盐对害虫的防治效果 | 第26-27页 |
5.3 甲维盐的抗药性现状 | 第27页 |
6 本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第27-29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9-37页 |
1 主要供试昆虫 | 第29-30页 |
2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30-31页 |
2.1 实验生化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30-31页 |
2.2 实验所需农药 | 第31页 |
3 生物测定方法 | 第31-32页 |
4 增效剂对甲维盐的增效作用实验 | 第32页 |
5 甲维盐的抗性筛选及现实遗传力的估算 | 第32-33页 |
6 棉铃虫对甲维盐的抗性遗传方式分析 | 第33页 |
7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3页 |
8 解毒代谢酶活力测定 | 第33-37页 |
8.1 棉铃虫酶液的制备 | 第33-34页 |
8.2 多功能氧化酶(MFO)的活性测定 | 第34页 |
8.3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酶活力测定 | 第34页 |
8.4 羧酸酯酶(EST)活性测定 | 第34-35页 |
8.5 蛋白含量测定 | 第35-37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7-53页 |
1 棉铃虫田间种群对三种杀虫剂的抗药性 | 第37-42页 |
1.1 田间种群对甲维盐的抗性 | 第37-39页 |
1.2 田间种群对功夫菊酯的抗性 | 第39-40页 |
1.3 田问种群对辛硫磷的抗性 | 第40-42页 |
2 甲维盐对棉铃虫的抗性筛选 | 第42-44页 |
3 棉铃虫对甲维盐的抗药性风险评估 | 第44-47页 |
3.1 现实遗传力的估算 | 第44-45页 |
3.2 棉铃虫对甲维盐抗性发展的预测 | 第45-47页 |
4 棉铃虫对甲维盐抗性品系的交互抗性研究 | 第47-48页 |
5 棉铃虫对甲维盐抗性的遗传方式分析 | 第48-49页 |
6 增效剂对甲维盐的增效作用 | 第49-50页 |
7 棉铃虫解毒代谢酶活力测定 | 第50-53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3-61页 |
1 棉铃虫田间种群对三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 | 第53-55页 |
2 棉铃虫对甲维盐的抗性风险评估 | 第55-58页 |
2.1 棉铃虫甲维盐抗性品系的选育及现实遗传力估算 | 第55-56页 |
2.2 棉铃虫甲维盐抗性品系的交互抗性谱 | 第56-58页 |
3 甲维盐抗性品系的抗性机理研究 | 第58-61页 |
全文总结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