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s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1.1 妒忌 | 第11-16页 |
1.1.1 妒忌的概念 | 第11页 |
1.1.2 妒忌与嫉妒 | 第11-12页 |
1.1.3 妒忌的测量 | 第12-13页 |
1.1.4 妒忌的理论析因 | 第13-15页 |
1.1.5 妒忌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1.2 注意偏向概述 | 第16-19页 |
1.2.1 概念 | 第16-17页 |
1.2.2 注意偏向的原因 | 第17-18页 |
1.2.3 注意偏向的研究范式 | 第18-19页 |
1.3 妒忌情绪与注意偏向的关系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方案 | 第21-25页 |
2.1 问题提出 | 第21-23页 |
2.1.1 以往研究的不足 | 第21-22页 |
2.1.2 本研究的意义 | 第22-23页 |
2.2 研究假设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实证研究 | 第25-37页 |
3.1 研究一 善意妒忌、恶意妒忌类型的区分 | 第25-29页 |
3.1.1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3.1.2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3.1.3 结果分析 | 第26-28页 |
3.1.4 讨论 | 第28-29页 |
3.2 研究二 不同妒忌类型个体对情绪词汇和图片信息的注意偏向 | 第29-37页 |
3.2.1 实验一 善恶妒忌类型情绪个体对不同类型词语的注意偏向 | 第29-33页 |
3.2.2 实验二 善恶妒忌类型情绪个体对不同类型图片的注意偏向 | 第33-37页 |
第四章 总讨论 | 第37-41页 |
4.1 妒忌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 | 第37-38页 |
4.2 善意妒忌个体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 | 第38页 |
4.3 恶意妒忌个体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 | 第38-39页 |
4.4 善恶意妒忌个体的注意偏向比较 | 第39-41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41-43页 |
5.1 结论 | 第41页 |
5.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41-42页 |
5.3 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附录 | 第49-55页 |
附录一 研究一问卷 | 第49-52页 |
附录二 部分词汇材料 | 第52-53页 |
附录三 部分图片材料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