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 | 第10页 |
1.3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3.1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3.2 文化创意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14页 |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6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文创产品解析 | 第16-22页 |
2.1 文创产品的产生背景及定义 | 第16-17页 |
2.1.1 文创产品的产生背景 | 第16页 |
2.1.2 文创产品的定义 | 第16-17页 |
2.2 文创产品的属性分析 | 第17-19页 |
2.2.1 文化与创意的结合 | 第17-18页 |
2.2.2 文创产品的属性 | 第18-19页 |
2.3 文创产品设计现状分析 | 第19-22页 |
2.3.1 国外现状分析 | 第19页 |
2.3.2 国内现状分析 | 第19-20页 |
2.3.3 文创产品设计案例分析 | 第20-22页 |
第3章 非遗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 第22-30页 |
3.1 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原则 | 第22-25页 |
3.1.1 文化性原则 | 第22-23页 |
3.1.2 创新性原则 | 第23-24页 |
3.1.3 功能性原则 | 第24页 |
3.1.4 可行性原则 | 第24-25页 |
3.2 非遗文化元素的提取与转化 | 第25-27页 |
3.2.1 非遗文化中的具象元素与意象元素 | 第25-26页 |
3.2.2 具象非遗文化元素的提取与转化 | 第26页 |
3.2.3 意象非遗文化元素的提取与转化 | 第26-27页 |
3.3 非遗文化创意元素在设计中的应用手段 | 第27-30页 |
3.3.1 拼贴与再现 | 第27-28页 |
3.3.2 象征与隐喻 | 第28-29页 |
3.3.3 嫁接与拓展 | 第29-30页 |
第4章 扬州非遗文化探析 | 第30-43页 |
4.1 扬州非遗文化简介 | 第30-34页 |
4.1.1 扬州非遗文化的特征 | 第31-33页 |
4.1.2 扬州非遗文化的价值 | 第33-34页 |
4.2 扬州非遗文化现状分析 | 第34-38页 |
4.2.1 扬州非遗文化研究现状 | 第34-35页 |
4.2.2 扬州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现状 | 第35-36页 |
4.2.3 扬州非遗文化传承的困境与问题分析 | 第36-38页 |
4.3 文创产品作为扬州非遗文化传承载体分析 | 第38-43页 |
4.3.1 文创产品作为扬州非遗文化的有形载体分析 | 第39-40页 |
4.3.2 扬州非遗文化作为文创产品的创意来源分析 | 第40-41页 |
4.3.3 文创产品作为扬州非遗文化载体的SWOT分析 | 第41-43页 |
第5章 扬州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实践——以八怪文化为例 | 第43-52页 |
5.1 扬州八怪文化解析 | 第43-44页 |
5.1.1 扬州八怪的形成因素 | 第43-44页 |
5.1.2 扬州八怪的艺术风格与思想特征 | 第44页 |
5.2 市场调研分析 | 第44-45页 |
5.3 设计方案的提出 | 第45-46页 |
5.3.1 设计思路 | 第45-46页 |
5.3.2 设计定位 | 第46页 |
5.4 设计过程 | 第46-52页 |
5.4.1 文化元素的提取与转化 | 第46-49页 |
5.4.2 文化元素在设计中的应用 | 第49-52页 |
第6章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录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