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方案 | 第11-14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2.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2.4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1.2.5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4-19页 |
1.3.1 活动教育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3.2 人格塑造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第二章 大学生人格塑造活动教育的理论审视 | 第19-29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9-24页 |
2.1.1 大学生人格塑造的概述 | 第19-22页 |
2.1.1.1 大学生人格塑造的概述 | 第19页 |
2.1.1.2 大学生人格塑造的目标 | 第19-21页 |
2.1.1.3 大学生人格塑造的意义 | 第21-22页 |
2.1.2 活动教育的概述 | 第22-24页 |
2.1.2.1 活动教育的概念 | 第22-23页 |
2.1.2.2 活动教育的目标 | 第23页 |
2.1.2.3 活动教育的意义 | 第23-24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2.2.1 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 | 第25页 |
2.2.2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 第25-26页 |
2.2.3 心理素质形塑论 | 第26页 |
2.3 活动教育在大学生人格塑造中的作用 | 第26-29页 |
2.3.1 活动教育体系培植了大学生人格塑造生态系统 | 第26-27页 |
2.3.2 活动教育内容设计融合了人格阶段性成长规律 | 第27页 |
2.3.3 活动教育方式创新了大学生人格塑造理念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湖南农业大学“求特”个性发展活动教育对大学生人格的实证调研 | 第29-42页 |
3.1 “求特”个性发展活动教育对大学生人格的现状调研过程 | 第29-30页 |
3.1.1 问卷调查的设计 | 第29-30页 |
3.1.2 访谈提纲的设计 | 第30页 |
3.2 “求特”个性发展活动教育对大学生人格的调研结果 | 第30-40页 |
3.2.1 大学生对“求特”个性发展活动教育的参与程度 | 第30-32页 |
3.2.2 案例高校学生对实施“求特”个性发展活动教育的态度与建议 | 第32-33页 |
3.2.3 案例高校实施“求特”个性发展活动教育对大学生人格的实际效果 | 第33-40页 |
3.3 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建设大学生人格塑造活动教育体系的理路 | 第42-54页 |
4.1 严格遵循活动教育体系的原则 | 第43-44页 |
4.1.1 开放性原则 | 第43页 |
4.1.2 自主性原则 | 第43-44页 |
4.1.3 主体性原则 | 第44页 |
4.2 科学设计活动教育体系的内容 | 第44-49页 |
4.2.1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道德修养 | 第45-46页 |
4.2.2 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 第46-47页 |
4.2.3 陶冶文化艺术,促进身心发展 | 第47-48页 |
4.2.4 组织体育竞技活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 第48页 |
4.2.5 重视学术科技活动,增强创新意识 | 第48-49页 |
4.3 全力保障活动教育体系的实施 | 第49-52页 |
4.3.1 经费保障 | 第50页 |
4.3.2 人力保障 | 第50-51页 |
4.3.3 制度保障 | 第51-52页 |
4.3.4 组织保障 | 第52页 |
4.3.5 设施保障 | 第52页 |
4.4 合理评估活动教育体系的实效 | 第52-54页 |
结束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录1 调查问卷 | 第60-62页 |
附录2 访谈提纲 | 第62-63页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