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4-37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Cu/ZnO催化剂的应用 | 第14-22页 |
1.2.1 甲醇合成 | 第15-17页 |
1.2.2 催化制氢 | 第17-19页 |
1.2.2.1 水气变换反应制氢 | 第17-18页 |
1.2.2.2 醇蒸汽重整制氢 | 第18-19页 |
1.2.3 NO_x选择性催化还原 | 第19页 |
1.2.4 生物质转化 | 第19-22页 |
1.3 Cu/ZnO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22-28页 |
1.3.1 沉淀法 | 第22-26页 |
1.3.2 浸渍法 | 第26页 |
1.3.3 燃烧法 | 第26-28页 |
1.3.4 溶胶-凝胶法 | 第28页 |
1.4 Cu/ZnO催化剂构效关系的研究 | 第28-31页 |
1.5 Cu/ZnO催化剂催化CO_2加氢合成甲醇 | 第31-35页 |
1.5.1 CO_2加氢合成甲醇的研究背景 | 第31-32页 |
1.5.2 Cu/ZnO催化剂催化CO_2加氢合成甲醇研究进展 | 第32-35页 |
1.5.2.1 Cu/ZnO催化剂组成研究 | 第33-34页 |
1.5.2.2 Cu/ZnO催化剂制备方法研究 | 第34-35页 |
1.6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35-37页 |
1.6.1 研究意义 | 第35-36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36-37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37-42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37页 |
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7页 |
2.3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7-40页 |
2.3.1 催化剂比表面积测定 | 第38页 |
2.3.2 热重-差热扫描量热分析(TG-DSC) | 第38页 |
2.3.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ICP-AES) | 第38页 |
2.3.4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38页 |
2.3.5 原位X-射线衍射分析(In-situ XRD) | 第38页 |
2.3.6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 第38-39页 |
2.3.7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39页 |
2.3.8 拉曼光谱(Raman) | 第39页 |
2.3.9 程序升温还原分析(TPR) | 第39页 |
2.3.10 金属铜的表面积测定 | 第39-40页 |
2.4 催化剂的反应性能评价 | 第40-42页 |
2.4.1 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 | 第40页 |
2.4.2 催化剂活性评价操作过程 | 第40-41页 |
2.4.3 产物分析 | 第41-42页 |
第3章 机械研磨燃烧法制备Cu/ZnO/Al_2O_3催化剂的研究 | 第42-60页 |
3.1 引言 | 第42-43页 |
3.2 前驱体种类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43-58页 |
3.2.1 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和性能测试 | 第43-44页 |
3.2.2 结果与讨论 | 第44-58页 |
3.2.2.1 前驱体的形貌分析 | 第44-45页 |
3.2.2.2 前驱体的燃烧和分解行为分析 | 第45-47页 |
3.2.2.3 催化剂结构分析 | 第47-52页 |
3.2.2.4 催化剂的还原性能 | 第52-53页 |
3.2.2.5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 第53-58页 |
3.3 过渡金属掺杂的Cu/ZnO/Al_2O_3催化剂 | 第58-5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燃料种类和用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60-81页 |
4.1 引言 | 第60页 |
4.2 燃料种类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60-69页 |
4.2.1 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和性能测试 | 第60-61页 |
4.2.2 结果与讨论 | 第61-69页 |
4.3 柠檬酸用量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69-77页 |
4.3.1 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性能测试 | 第69页 |
4.3.2 结果与讨论 | 第69-77页 |
4.4 活性中心的探讨 | 第77页 |
4.5 燃烧法与共沉淀法的比较 | 第77-79页 |
4.5.1 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和性能测试 | 第77-78页 |
4.5.2 结果与讨论 | 第78-7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5章 ZnO形态对Cu/ZnO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81-95页 |
5.1 前言 | 第81-82页 |
5.2 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和性能测试 | 第82-83页 |
5.2.1 棒状ZnO的合成 | 第82页 |
5.2.2 丝状ZnO的合成 | 第82页 |
5.2.3 CuO/棒状ZnO或丝状ZnO催化剂的制备 | 第82页 |
5.2.4 共沉淀法制备CuO/ZnO催化剂 | 第82-83页 |
5.2.5 催化剂表征和性能测试 | 第83页 |
5.3 结果和讨论 | 第83-94页 |
5.3.1 催化剂结构分析 | 第83-89页 |
5.3.2 催化剂还原性能 | 第89-90页 |
5.3.3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 第90-92页 |
5.3.4 温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92页 |
5.3.5 压力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92-93页 |
5.3.6 空速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93页 |
5.3.7 催化剂稳定性能测试 | 第93-9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6章 化学还原法制备Cu/板状ZnO催化剂的研究 | 第95-107页 |
6.1 前言 | 第95页 |
6.2 催化剂合成、表征及性能测试 | 第95-96页 |
6.2.1 板状ZnO的合成 | 第95页 |
6.2.2 Cu/板状ZnO的合成 | 第95-96页 |
6.2.3 催化剂表征和性能测试 | 第96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96-106页 |
6.3.1 催化剂结构分析 | 第96-101页 |
6.3.2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 第101-10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7-109页 |
7.1 结论 | 第107-108页 |
7.2 展望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32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 | 第132-133页 |
致谢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