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的硅氢加成反应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绪论第13-33页
    1.1 概述第13-14页
    1.2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第14-22页
        1.2.1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的用途第14-16页
        1.2.2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的合成方法第16-22页
    1.3 硅氢加成反应机理第22-28页
        1.3.1 自由基加成机理第22页
        1.3.2 离子加成机理第22-23页
        1.3.3 配位加成机理第23-28页
    1.4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的分析测试研究第28-31页
    1.5 课题研究意义和方案第31-33页
2 含苯基硅氧烷的丙烯酸酯单体的合成及分析第33-68页
    2.1 前言第33-34页
    2.2 实验部分第34-39页
        2.2.1 原料与试剂第34-35页
        2.2.2 仪器与设备第35页
        2.2.3 实验步骤第35-37页
        2.2.4 分析测试方法第37-39页
    2.3 组分分析结果与讨论第39-55页
        2.3.1 红外光谱(FTIR)测定第39-40页
        2.3.2 核磁共振氢谱(~1H-NMR)表征第40-42页
        2.3.3 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第42-43页
        2.3.4 电喷雾三重串联飞行时间质谱(ESI-Q-Tof)分析第43-46页
        2.3.5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表征第46-52页
        2.3.6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表征第52-55页
    2.4 反应条件优化结果与讨论第55-66页
        2.4.1 投料方式对反应的影响第56-59页
        2.4.2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第59-63页
        2.4.3 投料比对反应的影响第63-66页
    2.5 小结第66-68页
3 甲基丙烯酰氧丙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分析第68-75页
    3.1 前言第68页
    3.2 实验部分第68-70页
        3.2.1 原料与试剂第68-69页
        3.2.2 仪器与设备第69页
        3.2.3 实验步骤第69-70页
        3.2.4 分析测试方法第7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70-74页
        3.3.1 红外光谱(FTIR)测定第70-71页
        3.3.2 核磁共振氢谱(~1H-NMR)表征第71-72页
        3.3.3 电喷雾三重串联飞行时间质谱(ESI-Q-Tof)分析第72-74页
    3.4 小结第74-75页
4 结论与展望第75-78页
    4.1 结论第75-76页
        4.1.1 研究结果第75-76页
        4.1.2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76页
    4.2 展望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5页
作者简历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导向策略的钯催化惰性sp~3碳氢键官能团化及跨环间位碳氢键芳基化反应研究
下一篇:高效Cu/ZnO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