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1.2 环境经济政策的概念 | 第11-12页 |
1.3 环境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 | 第12-13页 |
1.3.1 外部性理论 | 第12页 |
1.3.2 公共物品理论 | 第12页 |
1.3.3 政府管制理论 | 第12-13页 |
1.4 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环境经济政策框架 | 第13页 |
1.5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1.5.1 国外流域治理的环境经济政策 | 第13-15页 |
1.5.2 国内流域治理的环境经济政策 | 第15-17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7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2章 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现有环境经济政策分析 | 第19-33页 |
2.1 生态补偿 | 第20-21页 |
2.2 财政政策 | 第21-25页 |
2.2.1 全面启动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项目 | 第22页 |
2.2.2 实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和保护项目 | 第22页 |
2.2.3 深化工业企业水污染物减排项目 | 第22页 |
2.2.4 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 第22-23页 |
2.2.5 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 第23-24页 |
2.2.6 推进面源污染防治 | 第24-25页 |
2.3 投融资政策 | 第25-30页 |
2.3.1 PPP模式的概念 | 第26-27页 |
2.3.2 PPP模式在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中的实际应用 | 第27-30页 |
2.4 排污收费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 第30-33页 |
2.4.1 排污收费的概念与实施现状 | 第30-31页 |
2.4.2 排污许可证的概念与实施现状 | 第31-32页 |
2.4.3 环保税法草案 | 第32-33页 |
第3章 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环境经济政策研究 | 第33-53页 |
3.1 流域尺度环境经济政策研究 | 第33-46页 |
3.1.1 完善财政政策 | 第33-35页 |
3.1.2 调整工业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 | 第35-37页 |
3.1.3 推行生态补偿 | 第37-39页 |
3.1.4 协调跨行政区流域管理 | 第39-43页 |
3.1.5 扩大流域治理投融资渠道 | 第43-46页 |
3.2 控制单元尺度环境经济政策研究 | 第46-53页 |
3.2.1 点源污染治理 | 第46-47页 |
3.2.2 面源污染治理 | 第47-49页 |
3.2.3 水源地与重要生境保护 | 第49-50页 |
3.2.4 构建保障措施政策 | 第50-53页 |
第4章 辽河流域环境经济协调度分析 | 第53-60页 |
4.1 环境与经济协调度的概念 | 第53页 |
4.2 协调度模型简介 | 第53-55页 |
4.2.1 功效函数 | 第53-54页 |
4.2.2 协调度函数 | 第54页 |
4.2.3 环境经济协调度指标体系 | 第54-55页 |
4.3 实证分析 | 第55-60页 |
4.3.1 数据收集 | 第55-58页 |
4.3.2 功效函数的上下限值 | 第58页 |
4.3.3 协调度现状分析 | 第58-6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结论 | 第60-61页 |
5.2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