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0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4-17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7-27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0-2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7-29页 |
1.3.1 论文主要内容 | 第27-2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1.4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9-30页 |
第2章 国有企业的正当性考察 | 第30-57页 |
2.1 国有企业的国际考察 | 第30-44页 |
2.1.1 发达国家国有企业发展历程 | 第30-38页 |
2.1.2 发展中国家(地区)国有企业发展历程 | 第38-44页 |
2.2 国有企业的理论基础 | 第44-50页 |
2.2.1 自然垄断理论 | 第44-46页 |
2.2.2 外部性及公共产品理论 | 第46-48页 |
2.2.3 国家安全理论 | 第48-50页 |
2.2.4 收入分配理论 | 第50页 |
2.3 我国国有企业的正当性依据 | 第50-57页 |
2.3.1 我国国有企业的理论基础 | 第50-53页 |
2.3.2 我国国有企业的现实依据 | 第53-55页 |
2.3.3 我国国有企业的法律与政策基础 | 第55-57页 |
第3章 国有企业改革法律制度变迁及其评价 | 第57-89页 |
3.1 《公司法》颁布之前的国企制度变迁及其评价 | 第57-68页 |
3.1.1 国有企业“放权让利”改革阶段(1979~1984 年) | 第57-60页 |
3.1.2 国有企业“两权分离”与承包制改革阶段(1984~1989 年) | 第60-63页 |
3.1.3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探索阶段(1989 年至 1993) | 第63-64页 |
3.1.4 早期国有企业改革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反思 | 第64-66页 |
3.1.5 早期国有企业改革制度设计缺乏体系性和长效性 | 第66-68页 |
3.2 《公司法》下的国有企业改革 | 第68-78页 |
3.2.1 市场经济制度确立与《公司法》颁布 | 第68-70页 |
3.2.2 国有企业的战略性布局调整 | 第70-71页 |
3.2.3 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 第71-72页 |
3.2.4 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扶持 | 第72-74页 |
3.2.5 完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制 | 第74-76页 |
3.2.6 国有企业改革的客观结果及现状 | 第76-78页 |
3.3 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革的评价 | 第78-89页 |
3.3.1 公司化改革并未显著改善国有企业效率 | 第78-81页 |
3.3.2 公司化改革弱化了国有企业的应然性质 | 第81-84页 |
3.3.3 公司化改革不能解决市场经济中最核心的公平竞争问题 | 第84-89页 |
第4章 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制度优势 | 第89-130页 |
4.1 市场准入优势 | 第89-100页 |
4.1.1 规范市场准入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90-94页 |
4.1.2 我国在促进市场准入公平方面所做的努力 | 第94-96页 |
4.1.3 国有企业市场准入优势的表现 | 第96-100页 |
4.2 国有企业获取的政府补贴优势 | 第100-111页 |
4.2.1 政府补贴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 | 第101-103页 |
4.2.2 国有企业享受的非货币性补贴 | 第103-106页 |
4.2.3 国有企业享受的货币性补贴 | 第106-111页 |
4.3 国有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 | 第111-118页 |
4.3.1 企业合并纳税优惠政策仅惠及少数国有企业 | 第112-113页 |
4.3.2 企业重组税收优惠政策偏袒国有企业 | 第113-115页 |
4.3.3 涉外税收优惠政策偏袒国有企业 | 第115-118页 |
4.4 国有企业的融资优势 | 第118-130页 |
4.4.1 国有企业在间接融资市场享有的优势 | 第118-123页 |
4.4.2 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优势 | 第123-130页 |
第5章 公平竞争与国有企业改革法律规制制度的构建 | 第130-168页 |
5.1 国企改革法律制度的构建必须贯彻公平竞争理念 | 第130-142页 |
5.1.1 公平竞争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130-135页 |
5.1.2 公平竞争对完善国有企业改革法律制度的意义 | 第135-142页 |
5.2 建立控制国有企业规模的法律制度 | 第142-151页 |
5.2.1 收缩规模是世界各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流趋势 | 第142-143页 |
5.2.2 公平竞争机制的完善需要收缩国有企业规模 | 第143-145页 |
5.2.3 制定规制公益性国有企业的《国有公共服务企业法》 | 第145-148页 |
5.2.4 加大商业类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力度并完善市场准入制度 | 第148-149页 |
5.2.5 通过法律手段禁止新设竞争性国有企业 | 第149-151页 |
5.3 建立平等适用于所有企业的竞争法律制度 | 第151-157页 |
5.3.1 建立并落实竞争中立政策 | 第151-154页 |
5.3.2 修改《反垄断法》第7条 | 第154-157页 |
5.4 完善行政垄断控制制度 | 第157-165页 |
5.4.1 将国家援助纳入《反垄断法》所禁止的行政垄断 | 第157-161页 |
5.4.2 完善行政垄断控制的实体法内容 | 第161-163页 |
5.4.3 完善行政垄断诉讼制度 | 第163-165页 |
5.5 构建竞争推进制度 | 第165-168页 |
5.5.1 竞争推进可以弥补反垄断刚性执法之不足 | 第165-166页 |
5.5.2 竞争推进制度构建的具体内容 | 第166-168页 |
结论 | 第168-171页 |
参考文献 | 第171-188页 |
致谢 | 第188-190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目录 | 第1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