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其他论文

非营利机构推进人居环境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9页
一、绪论第9-16页
 (一)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1 人居环境建设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第9页
  2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人居环境建设面临严峻挑战第9-10页
  3 非营利机构推进人居环境建设面临新契机第10页
  4 我国人居环境理论体系完善,实践操作层面的探索相对缺乏第10-11页
 (二)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第11-14页
  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第11-12页
  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第12-13页
  3 研究综述第13-14页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4-15页
  1 研究思路第14页
  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四)尝试与创新第15-16页
二、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6-22页
 (一)非营利机构的相关概念界定第16-18页
  1 基本概念和内涵第16页
  2 非营利机构的特征第16-18页
 (二)人居环境的相关概念界定第18-19页
  1 基本概念和内涵第18页
  2 本文研究的人居环境特指建设领域的人居环境第18-19页
 (三)非营利机构参与人居环境实践的理论基础第19-22页
  1 公共治理理论第19页
  2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19页
  3 公共产品理论第19-20页
  4 人居环境系统理论第20-22页
三、非营利机构推进人居环境建设的可行性分析第22-29页
 (一)非营利机构参与人居环境建设的制度环境第22-25页
  1 人居环境建设已经成为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第22-23页
  2 政府职能转变为非营利机构参与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广阔的实施空间第23页
  3 单一主体推进人居环境建设存在较多问题第23-25页
 (二)非营利机构参与人居环境建设可有效弥补人居环境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局面第25-29页
  1 现有非营利机构推进人居环境的实践第25-27页
  2 非营利机构推进人居环境实践的优势第27-29页
四、推进工程—非营利机构推进人居环境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第29-43页
 (一)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第29-30页
  1 成立背景第29页
  2 愿景使命第29-30页
  3 战略目标第30页
 (二)推进工程的工作内容与模式第30-37页
  1 背景与意义第30-31页
  2 试点先行,有效推进第31-33页
  3 课题研究,体系搭建第33页
  4 资源配置,保障服务第33-34页
  5 品牌创建,扩大影响第34-35页
  6 创新升级,城市共建第35-37页
 (三)案例分析:山东齐河推进人居环境的实践与思考第37-43页
  1 确立目标,统筹规划第37-38页
  2 编制体系,分类指导第38-40页
  3 四位一体推进,多方参与共建第40-42页
  4 双重视角,科学发展第42-43页
五、非营利机构推进人居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第43-48页
 (一)参与人居环境推进的力量相对薄弱,社区层面的非营利机构数量少第43-44页
 (二)非营利机构面临自身发展的问题第44-46页
  1 在非政府性方面: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大第44-45页
  2 在非营利性方面: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第45页
  3 在组织性方面:缺乏长远规划与目标第45-46页
  4 在自治性方面:独立性缺乏第46页
  5 公益性方面:未形成鲜明品牌第46页
 (三)人居环境建设缺乏强有力的统筹部门和推进机制第46-48页
六、非营利机构推进人居环境建设的政策建议第48-60页
 (一)构建多元主体推进的人居环境共建模式第48-51页
  1 明确政府、非营利机构、企业、居民的角色和定位第48-50页
  2 坚持双重视角相结合第50-51页
  3 高度重视公众参与、落实全民行动第51页
 (二)政府应优化非营利机构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第51-53页
  1 政府加快职能转变,提供发展平台第51-52页
  2 提升非营利机构的法律地位,完善相关法律体系第52页
  3 大力发展民间机构及社区自治组织第52-53页
 (三)非营利机构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第53-57页
  1 建立相对完整的技术体系第53-54页
  2 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整合第54-55页
  3 可持续的资金来源第55-57页
 (四) 本章小结第57-60页
  1 非营利机构是有效推进人居环境建设的关键力量第57-58页
  2 加大公共参与力度,大力发展社区组织第58页
  3 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确保组织相对独立性第58-59页
  4 建立人居环境推进长效机制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致谢第63-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乌鲁木齐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研究
下一篇:新疆基层公安干警教育培训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