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条件下的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 第13-14页 |
·主要内容 | 第13页 |
·框架结构 | 第13-14页 |
·研究的方法与主要创新点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主要创新 | 第14-16页 |
2 乡村社会治理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乡村社会治理的内涵 | 第16-17页 |
·乡村社会治理的发展 | 第17-19页 |
·相关理论 | 第19-21页 |
·公民社会理论 | 第19页 |
·“善治”理论 | 第19-21页 |
3 当前村民自治下乡村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 | 第21-26页 |
·社会信息化给乡村治理带来的挑战 | 第21-22页 |
·信息的广泛传播导致热点事件被基层群众普遍性关注 | 第21页 |
·信息不对称性导致群众对政府的透明公开要求更强烈 | 第21-22页 |
·信息互动共享导致群众要求政府更多的开展协商决策 | 第22页 |
·利益多元化给乡村治理带来的挑战 | 第22-24页 |
·政府对利益多元化缺乏心理准备,困惑多于理解 | 第22-23页 |
·群众对利益多元化缺乏理性诉求,感性多于理性 | 第23页 |
·社会对利益多元化缺乏制度约束,失序多于制衡 | 第23-24页 |
·经济边缘化给乡村治理带来的挑战 | 第24-26页 |
·贫富差距拉大导致矛盾加剧 | 第24页 |
·资源分配不公导致社会浮躁 | 第24-25页 |
·经济发展滞后导致民主缺失 | 第25-26页 |
4 村民自治下乡村社会治理存在的困境及原因 | 第26-37页 |
·乡村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26-30页 |
·政府在应对新形势下的乡村治理缺乏必要的准备 | 第26-28页 |
·乡村基层自治组织没有做好参与社会治理的准备 | 第28-30页 |
·乡村群众还没有形成要成为乡村治理主角的意识 | 第30页 |
·乡村社会治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 第30-37页 |
·政府参与乡村社会治理遭遇瓶颈 | 第31-34页 |
·乡村政治生态环境恶化阻碍乡村治理的健康发展 | 第34-35页 |
·矛盾心理倾向埋下乡村治理不稳定因素 | 第35-37页 |
5 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的对策 | 第37-47页 |
·善用政府权力 | 第37-39页 |
·下沉公共资源遏制公权力泛滥 | 第37-38页 |
·规范权力运行赢得群众公信力 | 第38-39页 |
·营造政府文化提升队伍战斗力 | 第39页 |
·提升乡村社会自治能力 | 第39-42页 |
·培育乡村治理的精英群体 | 第39-40页 |
·健全村级治理的协调运作机制 | 第40-41页 |
·增强乡村治理的服务功能 | 第41-42页 |
·培育社会组织参与治理 | 第42-43页 |
·拓展社会组织获取资源渠道 | 第42页 |
·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内部规章制度 | 第42-43页 |
·加大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影响力度 | 第43页 |
·建立健全政府、社会、群众参与的多维度监管体系 | 第43-45页 |
·加强村监委自我监督的功能 | 第43-44页 |
·加强乡镇政府垂直监督效率 | 第44页 |
·加强普通群众的监督参与度 | 第44-45页 |
·加强各类监督的力度和频度 | 第45页 |
·建立和拓宽当地村民自治权力被侵犯后的救济渠道 | 第45-47页 |
·健全乡村内部救济途径 | 第45-46页 |
·健全行政救济途径 | 第46页 |
·健全司法救济路径 | 第46-47页 |
6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