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9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及简要评述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简要评述 | 第11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 第13页 |
·科层制理论 | 第13-15页 |
2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背景及发展历程 | 第15-18页 |
·大学生村官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页 |
·大学生村官 | 第15页 |
·大学生村官计划 | 第15页 |
·大学生村官计划产生的背景 | 第15-16页 |
·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 | 第15-16页 |
·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 第16页 |
·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历程 | 第16-17页 |
·初步探索阶段(1995年—2005年) | 第16页 |
·整体推进阶段(2005年—2008年) | 第16-17页 |
·全国发展阶段(2008年3月—至今) | 第17页 |
·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效果 | 第17-18页 |
3 余姚市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18-56页 |
·余姚市大学生村官计划相关情况 | 第18-47页 |
·余姚市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历程 | 第18页 |
·余姚市大学生村官计划相关政策 | 第18-19页 |
·余姚市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总体情况 | 第19-20页 |
·余姚市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效果 | 第20-47页 |
·余姚市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47-51页 |
·大学生村官身份不明确 | 第47-48页 |
·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稳定性较差 | 第48页 |
·大学生村官农村工作经验不足 | 第48-49页 |
·大学生村官工作积极性缺乏 | 第49-50页 |
·大学生村官出路不明 | 第50-51页 |
·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51-56页 |
·相关法律政策不完善 | 第51-52页 |
·选聘制度不完善 | 第52-53页 |
·岗位培训机制不完善 | 第53页 |
·管理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 第53-54页 |
·大学生村官退出渠道不畅通 | 第54-56页 |
4 完善余姚市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对策建议 | 第56-61页 |
·明确大学生村官身份 | 第56-57页 |
·明确大学生村官的法律地位 | 第56页 |
·加大舆论支持和引导 | 第56-57页 |
·完善选聘制度 | 第57-58页 |
·科学制定选聘标准 | 第57页 |
·增强选聘的针对性 | 第57页 |
·控制选聘数量 | 第57-58页 |
·健全岗位培训机制 | 第58-59页 |
·建立完善的岗位培训体系 | 第58页 |
·增强岗位培训的针对性 | 第58页 |
·丰富岗位培训的形式 | 第58-59页 |
·完善激励机制 | 第59页 |
·完善管理机制 | 第59页 |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 第59页 |
·畅通退出渠道 | 第59-61页 |
·为留村任职创造条件 | 第59-60页 |
·增加考录公务员的机会 | 第60页 |
·制定安置补偿政策 | 第60-61页 |
5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