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视角下幽默言语策略研究--易中天《品三国》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 研究对象、角度及意义 | 第8页 |
(二) 研究现状、语料及方法 | 第8-10页 |
一 幽默言语相关策略研究 | 第10-14页 |
(一) 幽默的定义界定 | 第10-11页 |
(二) 西方幽默言语研究 | 第11页 |
(三) 国内幽默言语研究 | 第11-12页 |
(四) 关联理论下的幽默言语研究 | 第12页 |
(五) 小结 | 第12-14页 |
二 《品三国》幽默效果的产生 | 第14-22页 |
(一) 特色语言的使用 | 第14-16页 |
1 现代词语的使用 | 第14-15页 |
2 个性口语 | 第15-16页 |
(二) 特色语与语境的逆差形成 | 第16-21页 |
1 逆差 | 第16-17页 |
2 逆差形成的意识过程 | 第17-19页 |
3 逆差形成的幽默效果 | 第19-21页 |
(三) 小结 | 第21-22页 |
三 《品三国》幽默言语的理解 | 第22-26页 |
(一) 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的意义反差 | 第22-23页 |
(二) 预设的语境变换 | 第23-24页 |
(三) 时空错位造成“明示――推理”认知分裂 | 第24页 |
(四) 额外认知努力的付出 | 第24页 |
(五) 小结 | 第24-26页 |
四 《品三国》幽默制造的相关策略 | 第26-33页 |
(一) 修辞策略 | 第26-31页 |
1 移时 | 第26-27页 |
2 .反问与设问 | 第27-28页 |
3 仿拟 | 第28-29页 |
4 引用 | 第29-31页 |
(二) 设置悬念策略 | 第31-32页 |
(三) 小结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5页 |
(一) 论文的价值和创新点 | 第33页 |
1 选题新 | 第33页 |
2 方法新 | 第33页 |
3 概念新 | 第33页 |
(二) 论文的不足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后记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