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人的“面子”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二、结构框架 | 第10-11页 |
第一章 “面子”概述 | 第11-18页 |
第一节 西方对于“面子”的定义 | 第11-13页 |
一、戈夫曼的“面子功夫”理论 | 第11-12页 |
二、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保全论” | 第12-13页 |
第二节 中国对于“面子”的定义 | 第13-18页 |
一、胡先缙对于“面子”的定义 | 第13-14页 |
二、金耀基对于“面子”的定义 | 第14-15页 |
三、翟学伟对于“面子”的定义 | 第15-16页 |
四、何友晖对于“面子”的定义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中国的“面子”观及其分类 | 第18-31页 |
第一节 中国人的“面子”观 | 第18页 |
第二节 中国“面子”观的分类及其表现 | 第18-31页 |
一、讲面子 | 第19-20页 |
二、爱面子 | 第20-21页 |
三、丢面子 | 第21-22页 |
四、争面子 | 第22-23页 |
五、给面子 | 第23-25页 |
六、留面子 | 第25-26页 |
七、看面子 | 第26-27页 |
八、虚面子 | 第27-28页 |
九、损面子 | 第28-29页 |
十、撕面子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孕育中国“面子”观的历史文化土壤 | 第31-35页 |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于“面子”观念的影响 | 第31-32页 |
一、对外封闭的“墙文化” | 第31-32页 |
二、以自我为中心 | 第32页 |
第二节 传统文化对于“面子”观念的影响 | 第32-35页 |
一、“面子”与“礼”文化 | 第32-33页 |
二、“面子”与“耻感”文化 | 第33页 |
三、“面子”与“中庸”文化 | 第33-35页 |
第四章 “面子”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 | 第35-44页 |
第一节 “面子”在社会中的正面作用 | 第35-36页 |
一、“面子”具有角色规范功能 | 第35页 |
二、“面子”具有群体凝聚功能 | 第35-36页 |
三、“面子”具有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功能 | 第36页 |
第二节 “面子”在社会中的负面作用 | 第36-42页 |
一、“死要面子活受罪” | 第36-37页 |
二、畸形消费“月光族” | 第37-39页 |
三、婚丧嫁娶——“面子工程” | 第39-40页 |
四、“面子”至上,错不悔改 | 第40-41页 |
五、过分在意别人的眼光 | 第41-42页 |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面子”观念 | 第42-44页 |
一、对“面子”的追求要坚持适度原则 | 第42页 |
二、对“面子”的追求要坚持健康原则 | 第42-43页 |
三、“面子”行为要防止庸俗化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