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2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喀斯特石漠化的植被恢复 | 第11-13页 |
·全球变化背景下西南喀斯特地区降水变化 | 第13页 |
·喀斯特地区先锋树种山麻杆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植物种群与环境的关系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干扰对植物种群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降水变化对种群影响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区概况 | 第17-18页 |
·选题依据 | 第17-18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喀斯特生境山麻杆种群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21-31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1-22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样地设置及种群特征调查方法 | 第22页 |
·环境因子的调查方法 | 第22页 |
·数据分析 | 第22-23页 |
·实验结果 | 第23-29页 |
·山麻杆的种群生境环境因子特征 | 第23-24页 |
·山麻杆的种群特征分析 | 第24-25页 |
·山麻杆种群生境环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 第25-27页 |
·山麻杆种群特征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第27-28页 |
·山麻杆种群特征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回归分析 | 第28-29页 |
·讨论 | 第29-31页 |
·影响山麻杆种群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 | 第29页 |
·主要环境因子与山麻杆种群特征的关系 | 第29-30页 |
·山麻杆对喀斯特生境的独特适应性 | 第30-31页 |
第3章 重庆喀斯特不同干扰强度生境中山麻杆种群的结构与格局 | 第31-43页 |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32页 |
·研究方法 | 第32-35页 |
·样地设置及干扰等级划分 | 第32-33页 |
·样地设置及干扰等级划分 | 第33页 |
·种群结构和龄级的划分 | 第33页 |
·静态生命表的编制和种群的生存分析 | 第33-34页 |
·种群动态数量化方法 | 第34页 |
·种群分布的点格局分析 | 第34-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40页 |
·不同干扰强度下山麻杆种群的年龄结构 | 第35-36页 |
·不同干扰强度下山麻杆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 | 第36-38页 |
·不同干扰强度下山麻杆种群的生存分析 | 第38-39页 |
·不同干扰强度下山麻杆种群年龄结构的动态变化指数 | 第39-40页 |
·不同干扰强度下山麻杆种群分布的点格局分析 | 第40页 |
·讨论 | 第40-43页 |
·干扰对山麻杆种群结构与动态的影响 | 第40-41页 |
·干扰对山麻杆种群分布格局的影响 | 第41-42页 |
·对山麻杆在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应用中的建议 | 第42-43页 |
第4章 模拟降水格局变化对山麻杆种群物候、生长及繁殖的影响 | 第43-53页 |
·研究方法 | 第44-45页 |
·样地设置 | 第44页 |
·模拟降水处理方法 | 第44页 |
·山麻杆种群开花展叶物候的统计 | 第44页 |
·山麻杆种群生长形态的统计 | 第44-45页 |
·山麻杆种群生物量分配的测量 | 第45页 |
·数据分析 | 第45页 |
·实验结果 | 第45-49页 |
·不同降水格局对山麻杆种群物候的影响 | 第45-47页 |
·不同降水格局对山麻杆个体开花物候的影响 | 第45-46页 |
·不同降水格局对山麻杆个体展叶物候的影响 | 第46-47页 |
·不同降水格局对山麻杆种群植株生长与繁殖的影响 | 第47-49页 |
·讨论 | 第49-53页 |
·降水格局变化对山麻杆种群开花展叶物候的影响 | 第49-50页 |
·降水格局变化对山麻杆种群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 第50-53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3页 |
·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硕士期间学术情况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