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1 前言 | 第13-24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7页 |
·生物入侵概述 | 第13-14页 |
·全球外来入侵生物状况 | 第14页 |
·我国外来入侵生物状况 | 第14-16页 |
·南宁检验检疫局截获外来入侵生物情况 | 第16页 |
·广西农业外来生物概况 | 第16-17页 |
·生物入侵途径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有意引入 | 第17页 |
·无意引入 | 第17-18页 |
·人类活动与生物入侵的关系 | 第18-19页 |
·高等教育对整个社会意识的作用 | 第19页 |
·生物入侵的影响研究 | 第19-20页 |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19页 |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 第19-20页 |
·对经济利益的影响 | 第20页 |
·对风俗、文化的影响 | 第20页 |
·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 第20页 |
·对国家政治的影响 | 第20页 |
·国内外应对外来入侵生物问题的管理对策 | 第20-22页 |
·国际上应对外来入侵生物问题的管理对策 | 第20-22页 |
·我国防范生物入侵的法律法规、行政体制 | 第22页 |
·广西农业外来入侵生物的控制现状 | 第22页 |
·广西检验检疫局生物安全教育 | 第2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32页 |
·调查方法和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文献查阅来源 | 第24页 |
·调查问卷来源 | 第24页 |
·问卷填写、发放、回收方式 | 第24页 |
·调查对象 | 第24页 |
·调查过程 | 第24-25页 |
·数据处理 | 第25页 |
·主要研究内容与问卷的框架 | 第25-2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问卷的准则层体系 | 第26页 |
·层次分析法在本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 第26-32页 |
·建立模型 | 第26-27页 |
·构造判断矩阵 | 第27-28页 |
·准则层各评价指标权重计算和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 第28-29页 |
·指标单层次权重计算及其一致性检验 | 第29-3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64页 |
·广西高校学生的基本情况 | 第33-36页 |
·广西不同高校之间学生的生物入侵风险意识差异 | 第36-43页 |
·不同高校间学生在常识、生物学特性、管理政策以及近来科研事件的认知程度差异 | 第36-38页 |
·不同高校学生对外来有害生物的处理态度---以红火蚁为例 | 第38页 |
·不同高校学生生物入侵知识学习意愿与学习主动性的差异 | 第38-41页 |
·不同高校学生获取生物入侵知识途径的差异 | 第41-43页 |
·广西高校高、低年级学生的生物入侵风险意识差异 | 第43-48页 |
·高、低年级大学生在常识、生物学特性、管理政策以及近来科研事件的认知程度差异 | 第43-44页 |
·高、低年级学生对外来有害生物的处理态度---以红火蚁为例 | 第44-45页 |
·高、低年级大学生生物入侵知识学习意愿和学习主动性上的差异 | 第45-47页 |
·高、低年级学生在获取生物入侵知识途径上的差异 | 第47-48页 |
·广西高校文、理科学生生物入侵风险意识的差异 | 第48-52页 |
·文、理科学生在常识、生物学特性、管理政策以及近来科研事件的认知程度差异 | 第48页 |
·文、理科学生对外来有害生物的处理态度---以红火蚁为例 | 第48-49页 |
·文、理科大学生生物入侵知识学习意愿和学习主动性上的差异 | 第49-51页 |
·文、理科学生在获取生物入侵知识途径上的差异 | 第51-52页 |
·农学类与非农学类学生的生物入侵风险意识差异 | 第52-56页 |
·农学和非农专业学生在常识、生物学特性、管理政策以及近来科研事件的认知程度差异 | 第52页 |
·农学和非农专业大学生对外来有害生物处理的态度的差异---以红火蚁为例 | 第52-53页 |
·农学和非农学类学生生物入侵知识学习意愿和学习主动性上的差异 | 第53-55页 |
·农学和非农专业学生在获取生物入侵知识途径上的差异 | 第55-56页 |
·农学类不同学科学生的生物入侵风险意识差异 | 第56-61页 |
·植物保护和园艺专业学生在常识、生物学特性、管理政策以及近来科研事件的认知程度差异 | 第56-57页 |
·植物保护和园艺专业学生对外来有害生物处理态度---以红火蚁为例 | 第57页 |
·植物保护和园艺学生生物入侵知识学习意愿和学习主动性上的差异 | 第57-60页 |
·植物保护和园艺专业学生在获取生物入侵知识途径上的差异 | 第60-61页 |
·提升高校学生外来生物入侵风险意识的几点建议 | 第61-64页 |
·从社会层面的建议 | 第61-62页 |
·高校层面建议 | 第62页 |
·教师层面的建议 | 第62-63页 |
·学生层面的建议 | 第63页 |
·经常举办“大学生外来生物入侵科技创新竞赛”等活动 | 第63-64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64-68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讨论 | 第65-66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66-67页 |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附录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