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1-12页 |
(一) 中小学教学中“模板化”现象普遍存在并且产生极大危害 | 第11页 |
(二)关于中小学教学“模板化”如何克服方面少有研究 | 第11-12页 |
(三)自由与纪律原则有助于解决中小学教学“模板化”问题 | 第12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一) 关于教育领域中自由与纪律方面的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二)关于怀特海教育节奏方面的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三) 关于教学模板及“模板化”的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三、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四、研究目的 | 第20页 |
五、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一) 理论价值 | 第20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20-21页 |
六、研究方法 | 第21页 |
七、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一) 梳理了中小学教学“模板化”现象并阐释其危害 | 第21页 |
(二) 基于怀特海自由与纪律原则提出了“模板化”克服的策略 | 第21-22页 |
注释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怀特海自由与纪律节奏原则 | 第23-30页 |
一、怀特海对自由与纪律节奏原则的表述 | 第23-24页 |
二、自由与纪律节奏原则的涵义 | 第24-30页 |
(一) 教育过程是“自由-纪律-自由”构成的三重节奏循环 | 第24-27页 |
(二) 自由与纪律节奏原则是针对教育而言的节奏原则 | 第27-28页 |
(三) 在教育中把握自由与纪律的平衡 | 第28-30页 |
第三章 中小学教学模板的异化——“模板化” | 第30-38页 |
一、模板、教学模板以及“模板化”的含义 | 第30-31页 |
二、“模板化”产生的原因 | 第31-33页 |
(一) 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中小学教学“模板化”产生 | 第31-32页 |
(二)“教育专家”对教学模板的竭力推销 | 第32页 |
(三) 教育教学追求效益至上促使教学“模板化” | 第32-33页 |
三、“模板化”的具体表现 | 第33-38页 |
(一) 教学管理方面的“模板化”现象 | 第33-34页 |
(二) 教师方面的“模板化”现象 | 第34-36页 |
(三) 学生方面的“模板化”现象 | 第36-38页 |
第四章 中小学教学“模板化”的危害 | 第38-46页 |
一、中小学教学“模板化”对教学管理的危害 | 第38-40页 |
(一) 中小学教学“模板化”促使教学管理权力过于集中 | 第38-39页 |
(二) 中小学教学“模板化”使得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缺少话语权 | 第39页 |
(三) 中小学教学“模板化”不够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 第39-40页 |
二、中小学教学“模板化”对教师的危害 | 第40-42页 |
(一) 中小学教学“模板化”妨碍教师形成教学风格 | 第40-41页 |
(二) 中小学教学“模板化”致使教师缺乏创新热情 | 第41-42页 |
(三)中小学教学“模板化”阻碍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 第42页 |
三、中小学“模板化”对学生的危害 | 第42-46页 |
(一) 中小学教学“模板化”有损学生智慧的获得 | 第42-43页 |
(二) 中小学教学“模板化”压抑学生创造力 | 第43-44页 |
(三)中小学教学“模板化”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 第44-46页 |
第五章 中小学教学中的“模板化”现象的克服 | 第46-53页 |
一、中小学教学中教学管理“模板化”现象的克服 | 第46-48页 |
(一) 教学管理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形成民主、自由的教学管理 | 第46-47页 |
(二) 对教师的管理要“收放自如”,尊重教师意见 | 第47页 |
(三) 让学生走出教室再回到教室,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 第47-48页 |
二、中小学教学中教师“模板化”现象的克服 | 第48-50页 |
(一) 少管束多空间,鼓励教师形成独有风格 | 第48-49页 |
(二)尊重教师教学自由,激发教师创新热情 | 第49-50页 |
(三) 协调自由与规则,教师提升教学能力 | 第50页 |
三、中小学教学中学生“模板化”现象的克服 | 第50页 |
(一) 减少强制性规范并释放学生天性,激起学生智慧火花 | 第50-51页 |
(二)训练适度并扩大自由张力,启发学生创新能力 | 第51-52页 |
(三)调节自由和训练的关系,适应学生个性发展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