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1 绪论第10-13页
   ·问题提出第10-11页
   ·研究目的第11页
   ·研究内容第11-12页
   ·研究意义第12-13页
     ·理论意义第12页
     ·实践意义第12-13页
2 文献综述第13-21页
   ·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理论第13-14页
     ·社会交换理论第13页
     ·社会规范理论第13页
     ·共情-利他主义理论第13-14页
     ·Eisenberg的亲社会行为理论第14页
   ·网络亲社会行为的概念、特点和类型第14-15页
   ·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第15-21页
     ·共情第15-17页
     ·动机第17-18页
     ·认知第18页
     ·人格第18-19页
     ·网络亲社会行为的旁观者效应第19页
     ·现实亲社会行为与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第19-21页
3 网络亲社会动机问卷的编制第21-35页
   ·概念界定第21页
   ·实施访谈第21-22页
     ·访谈对象第21页
     ·访谈提纲第21页
     ·访谈结果分析第21-22页
   ·初测问卷形成第22-23页
   ·实施初测第23-24页
   ·初测结果分析第24-29页
     ·描述性分析第24-25页
     ·项目区分度第25页
     ·项目分与总分的相关第25-26页
     ·探索性因素分析第26-29页
   ·信效度检验第29-34页
     ·同质信度第29页
     ·结构效度第29-34页
   ·小结第34-35页
4 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第35-53页
   ·研究假设第35-36页
   ·研究方法第36-37页
     ·被试第36页
     ·测量工具第36-37页
     ·施测过程与数据分析第37页
   ·结果与分析第37-49页
     ·测量工具适用性检验第37页
     ·描述性统计结果第37-38页
     ·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第38-41页
     ·网络亲社会行为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第41-42页
     ·网络亲社会行为与其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第42-44页
     ·网络亲社会动机的中介作用第44-47页
     ·时间代价评估和能力资源评估的调节作用第47-49页
   ·讨论第49-53页
     ·性别、上网时长对共情、网络亲社会动机和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第49页
     ·动机对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第49-50页
     ·共情对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第50-51页
     ·时间代价评估和能力资源评估对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第51页
     ·共情、动机、能力资源评估与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第51-53页
5 总结与展望第53-56页
   ·研究结论第53页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53-54页
     ·研究的创新第53-54页
     ·研究的不足第54页
   ·未来研究展望第54-56页
     ·多种研究方法的结合第54页
     ·开展网络亲社会行为的纵向研究第54-55页
     ·探索网络与现实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第55页
     ·探索网络亲社会行为与网络失范行为的关系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1页
附录第61-67页
 附录1 网络亲社会动机初始问卷项目第61-63页
 附录2 网络亲社会动机正式问卷项目第63-64页
 附录3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项目第64-65页
 附录4 DAVIS人际反应量表项目第65-66页
 附录5 时间代价和能力资源主观评估题目第66-67页
个人简介第67-68页
导师简介第68-69页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尴尬表情的亲社会意义研究
下一篇:国立IT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离职倾向影响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