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审判体制重构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2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9-11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本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外制度现状 | 第13-14页 |
·主要研究方法、写作思路 | 第14-17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本文写作思路 | 第15-17页 |
第2章 行政审判体制重构概述 | 第17-21页 |
·行政审判体制重构的涵义 | 第17-19页 |
·行政审判体制的内涵和特点 | 第17-18页 |
·行政审判体制重构的内涵和目的 | 第18-19页 |
·行政审判体制重构的理论前提 | 第19-21页 |
·控权论 | 第19-20页 |
·司法独立理论 | 第20-21页 |
第3章 行政审判体制重构的必要性 | 第21-25页 |
·行政诉讼规则不合理 | 第21-23页 |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狭窄 | 第21-22页 |
·行政诉讼管辖制度失当 | 第22-23页 |
·行政审判机构设置不合理 | 第23-24页 |
·行政审判机构数量多效率低 | 第23页 |
·政案件总体数量少分布不均衡 | 第23-24页 |
·行政审判力量薄弱 | 第24-25页 |
·行政审判队伍不稳定 | 第24页 |
·行政审判人员专业性不足 | 第24-25页 |
第4章 行政审判体制重构的困境 | 第25-29页 |
·传统法律文化的制约 | 第25-26页 |
·以“法治”之名行“人治”之实 | 第25-26页 |
·以“民告官”理念主导行政纠纷解决方式 | 第26页 |
·行政审判活动的内部环境制约 | 第26-27页 |
·法院内部组织关系对行政审判活动的制约 | 第26-27页 |
·法官素质对行政审判活动的制约 | 第27页 |
·行政审判活动的外部环境制约 | 第27-29页 |
·人民法院在同级政权机关中缺乏独立性 | 第27-28页 |
·行政法官办案过程缺乏独立性 | 第28-29页 |
第5章 行政审判体制重构的目标分析 | 第29-36页 |
·建立地方法院财政、人事统一管理制度 | 第29-30页 |
·地方法院组织经费实行省级统管 | 第29页 |
·地方法院人事任免实行省级统管 | 第29-30页 |
·建立具体化的上下级法院监督制度 | 第30-31页 |
·解除领导关系,明确监督范围 | 第30-31页 |
·正视职能定位,完善监督方式 | 第31页 |
·建立以业务指导为主要职能的行政审判委员会制度 | 第31-33页 |
·行政审判委员会履行案件指导建议职能 | 第32页 |
·委员具备扎实理论功底和行政审判经验 | 第32-33页 |
·审委会直接负责重大复杂案件审理 | 第33页 |
·建立扁平化行政法官管理制度 | 第33-36页 |
·实行单轨制法官等级评价制度 | 第34页 |
·实行审判与行政综合管理岗位分离 | 第34-36页 |
第6章 行政审判体制重构的路径分析 | 第36-51页 |
·发挥党的领导作用,统一改革思路与行动 | 第36-38页 |
·加强法治教育,自上而下更新治国理念 | 第36-37页 |
·利用政策指引,明确体制重构目标途径 | 第37页 |
·统一意见分歧,积极推动政策向立法转化 | 第37-38页 |
·化解权限争议,实现行政与司法界限明晰 | 第38页 |
·完善行政诉讼法律体系,规范行政诉讼司法活动 | 第38-43页 |
·循序渐进,拓宽行政案件受理范围 | 第38-39页 |
·因地制宜,变革行政诉讼管辖方式 | 第39-43页 |
·加强实践探索,推动机构改革 | 第43-45页 |
·全面推进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法院试点 | 第43-44页 |
·积极探索设立行政法院 | 第44-45页 |
·更新法官管理方式,建设专业法官队伍 | 第45-48页 |
·完善法官任职资格标准 | 第45-46页 |
·完善初任法官职业培训方式 | 第46-47页 |
·完善法官业绩考核方式 | 第47-48页 |
·完善法官职业保障机制 | 第48页 |
·强化监督制约机制落实裁判责任追究 | 第48-51页 |
·进一步加大行政审判司法公开力度 | 第48-49页 |
·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 | 第49页 |
·推行领导干部过问案件记录制和责任追究制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注释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