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 ·前言 | 第11-12页 |
| ·国内外蔬菜钵苗移栽机构的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 ·国外取苗机构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国外取苗机构的发展趋势 | 第16页 |
| ·国内取苗机构的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国内取苗机构的发展趋势 | 第19页 |
| ·本文的研究目标 | 第19-21页 |
| ·本文的研究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取苗机构的设计要求分析及工作原理 | 第22-30页 |
| ·穴盘育苗和育苗盘的选择 | 第22-23页 |
| ·取苗机构的设计要求 | 第23-25页 |
| ·取苗机构作业对象的特点 | 第23-24页 |
| ·驱动部件的设计要求 | 第24-25页 |
| ·取苗机构的性能要求 | 第25页 |
| ·取苗方案的确定 | 第25-29页 |
| ·旋转式移栽机构的选择 | 第25-28页 |
| ·顶出机构的选择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组合式移栽机构的的设计理论分析 | 第30-42页 |
| ·旋转式移栽机构的运动学理论模型 | 第30-33页 |
| ·运动分析相关规则说明 | 第31页 |
| ·取苗爪尖点运动学方程的建立 | 第31-33页 |
| ·凸轮机构的设计理论分析 | 第33-38页 |
| ·凸轮机构摆杆运动规律的设计 | 第33-34页 |
| ·凸轮摆杆机构从动件运动规律的选择 | 第34-35页 |
| ·顶出机构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 第35-37页 |
| ·摆杆从动件凸轮机构压力角的计算 | 第37-38页 |
| ·基于 UG 软件完成凸轮的参数化建模 | 第38-41页 |
| ·UG 软件简介 | 第38-39页 |
| ·基于 UG 的摆杆从动件凸轮参数化建模一般过程 | 第39页 |
| ·顶出机构凸轮基于 UG 的表达式推导 | 第39-41页 |
| ·总结 | 第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组合式移栽机构的软件开发及参数优化 | 第42-57页 |
| ·移栽机构优化分析软件的设计思路和整体结构 | 第42-44页 |
| ·旋转式移栽机构分析软件及参数优化 | 第44-50页 |
| ·旋转式移栽机构优化分析软件主界面及各输入参数含义 | 第44-45页 |
| ·各输入参数对移栽轨迹的影响 | 第45-48页 |
| ·旋转式移栽机构参数优化结果 | 第48-50页 |
| ·顶出机构辅助设计分析软件的开发 | 第50-55页 |
| ·顶出机构辅助分析软件的设计思路 | 第50-51页 |
| ·顶出机构辅助分析软件的整体结构 | 第51-54页 |
| ·顶出机构参数优化结果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五章 组合式移栽机构的结构设计及试验台设计 | 第57-76页 |
| ·顶出机构结构的创新设计 | 第57-63页 |
| ·凸轮摆杆组件的结构设计 | 第58-60页 |
| ·支撑装置的结构设计 | 第60-61页 |
| ·执行装置的结构设计 | 第61-63页 |
| ·传动装置的设计 | 第63页 |
| ·旋转式移栽机构的结构设计 | 第63-70页 |
| ·旋转式移栽机构的主体结构设计 | 第63-66页 |
| ·旋转式移栽机构的细节结构设计 | 第66-70页 |
| ·新试验台设计 | 第70-75页 |
| ·试验台传动方案的设计 | 第72-73页 |
| ·压苗板组件的结构设计 | 第73页 |
| ·机架的结构设计 | 第73-74页 |
| ·其它零部件的调整与新试验台的设计 | 第74-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第六章 组合式移栽机构虚拟样机试验 | 第76-88页 |
| ·基于 UG 的移栽机构三维参数化建模及装配 | 第76-81页 |
| ·移栽机构零部件的三维建模 | 第76-79页 |
| ·移栽机构的虚拟装配 | 第79-81页 |
| ·组合式移栽机构的虚拟样机仿真 | 第81-84页 |
| ·导入模型 | 第82页 |
| ·添加约束 | 第82页 |
| ·添加载荷 | 第82-83页 |
| ·施加驱动 | 第83-84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84-87页 |
| ·顶出机构仿真结果分析 | 第84-85页 |
| ·旋转式移栽机构的仿真结果分析 | 第85-87页 |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8-90页 |
| ·全文总结 | 第88页 |
| ·展望 | 第88-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 致谢 | 第93-9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