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洞室施工力学特性及合理断面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选题依据 | 第10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理论研究 | 第11-12页 |
·模型试验研究 | 第12页 |
·数值分析研究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洞室开挖力学特性及围岩稳定性分析 | 第15-42页 |
·洞室开挖方法 | 第15-21页 |
·新奥法简介 | 第15-16页 |
·新奥法施工基本原则 | 第16页 |
·新奥法—基本开挖方法 | 第16-20页 |
·几种开挖方法的比较 | 第20-21页 |
·开挖力学基本理论 | 第21-22页 |
·洞室开挖力学基本概念 | 第21页 |
·洞室开挖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洞室断面型式及围岩应力分析 | 第22-37页 |
·引言 | 第22-23页 |
·洞室围岩应力 | 第23-24页 |
·圆形断面洞室围岩应力分析 | 第24-28页 |
·椭圆形断面洞室围岩应力分析 | 第28-31页 |
·矩形断面洞室围岩应力分析 | 第31-33页 |
·拱形断面洞室围岩应力分析 | 第33-36页 |
·围岩应力重分布的特点 | 第36-37页 |
·洞室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 | 第37-40页 |
·地应力 | 第37页 |
·岩土体地质结构 | 第37-38页 |
·地下水的影响 | 第38-39页 |
·岩土体的工程性质 | 第39页 |
·实际工程因素 | 第39页 |
·时间因素 | 第39-40页 |
·洞室围岩失稳破坏机理与特性 | 第40-41页 |
·洞室围岩破坏机理 | 第40页 |
·洞室围岩变形破坏特性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42-56页 |
·有限元法 | 第42-46页 |
·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 | 第42-45页 |
·有限元法分析问题的基本步骤 | 第45-46页 |
·洞室开挖弹塑性有限元理论分析 | 第46-52页 |
·弹塑性本构模型 | 第46-48页 |
·屈服准则 | 第48-52页 |
·ANSYS 有限元软件简介 | 第52-54页 |
·ANSYS 的特点 | 第52页 |
·ANSYS 有限元数值分析过程 | 第52-54页 |
·模型建立 | 第54-55页 |
·单元选择 | 第54页 |
·计算参数选择 | 第54-55页 |
·模型建立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洞室开挖力学特性模拟分析 | 第56-76页 |
·合理断面型式比选 | 第56-58页 |
·合理衬砌轮廓断面型式 | 第56-57页 |
·围岩受力特性数值模拟与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不同围岩级别洞室的合理高跨比分析 | 第58-71页 |
·Ⅲ级围岩条件下合理高跨比分析 | 第59-65页 |
·Ⅳ级围岩条件下合理高跨比分析 | 第65-71页 |
·围岩变化时可以采取的措施分析 | 第71-75页 |
·措施方案 | 第72-73页 |
·衬砌抗力区的确定 | 第73-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工程应用 | 第76-89页 |
·工程概况 | 第76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76-77页 |
·地形地貌 | 第76-77页 |
·气象特征 | 第77页 |
·地震动参数 | 第77页 |
·隧道工程地质条件 | 第77-78页 |
·地层岩性 | 第77页 |
·地质构造 | 第77-78页 |
·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 | 第78页 |
·水文地质特征 | 第78页 |
·隧道工程施工方案 | 第78-80页 |
·围岩受力特性分析 | 第80-82页 |
·上台阶开挖围岩受力分析 | 第80-81页 |
·下台阶开挖围岩受力分析 | 第81-82页 |
·上、下台阶开挖应力结果对比分析 | 第82页 |
·初期支护内力分析 | 第82-84页 |
·上台阶开挖初支内力分析 | 第82-83页 |
·下台阶开挖初支内力分析 | 第83页 |
·初支内力结果分析 | 第83-84页 |
·围岩位移分析 | 第84-85页 |
·上台阶开挖围岩位移分析 | 第84页 |
·下台阶开挖围岩位移分析 | 第84-85页 |
·围岩位移结果分析 | 第85页 |
·模拟数据与监测数据对比 | 第85-87页 |
·隧道量测监控 | 第85-86页 |
·数据对比分析 | 第86-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主要结论 | 第89-90页 |
·展望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