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水稻OsRboh1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与遗传转化初步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21页
 引言第9页
 1 水稻花药发育相关基因研究进展第9-11页
   ·减数分裂相关基因的研究第9-10页
   ·绒毡层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第10页
   ·花粉壁形成相关基因的研究第10页
   ·花药开裂相关基因的研究第10-11页
   ·代谢相关基因的研究第11页
 2 活性氧概述第11-14页
   ·活性氧的产生第11页
   ·活性氧的功能第11-12页
     ·活性氧的毒害作用第11-12页
     ·活性氧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第12页
     ·活性氧参与程序性细胞死亡第12页
   ·ROS动态平衡系统第12-13页
     ·活性氧的生成系统第12-13页
     ·活性氧的清除系统第13页
   ·活性氧信号的检测第13-14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第13页
     ·分光光度法第13-14页
     ·组织化学定位法第14页
 3 植物Rboh基因研究进展第14-17页
   ·植物Rboh基因的功能第15页
     ·参与胁迫反应第15页
     ·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第15页
   ·植物Rboh活性的调节机制第15-17页
     ·Rac蛋白参与Rboh活性调控第16页
     ·Ca~(2+)和磷酸化参与Rboh活性调控第16-17页
 4 RNAi与artificial microRNA第17-19页
   ·RNAi第17页
   ·artificial microRNA第17-19页
 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9-21页
第二章 水稻OsRboh1基因的原位杂交第21-37页
 1 实验材料第21-22页
   ·植物材料第21页
   ·菌种与载体第21页
   ·酶与相关试剂第21页
   ·仪器设备第21页
   ·分析软件第21-22页
 2 试验方法第22-30页
   ·OsRboh1基因原位杂交载体构建第22-25页
     ·水稻总RNA提取第22页
     ·反转录cDNA第一链第22页
     ·引物设计第22页
     ·PCR扩增第22-23页
     ·琼脂糖凝胶回收第23页
     ·PCR产物连接pGEM-T载体第23页
     ·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制备第23-24页
     ·热激法转化感受态细胞第24页
     ·质粒的抽提第24页
     ·原位杂交载体构建第24-25页
   ·OsRboh1基因的原位杂交第25-30页
     ·水稻材料的选取第25页
     ·石蜡切片第25-26页
     ·探针模板的线性化第26-27页
     ·探针的标记第27页
     ·杂交第27-3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0-35页
   ·OsRboh1原位杂交探针片段的选择第30-31页
   ·OsRboh1原位杂交探针片段的克隆第31-32页
   ·OsRboh1原位杂交载体的构建第32-34页
   ·OsRboh1原位杂交探针的制备第34-35页
     ·探针模板的线性化第34页
     ·探针的转录第34-35页
   ·原位杂交第35页
 5 小结与讨论第35-37页
第三章 OsRboh1过表达载体构建与遗传转化第37-47页
 1 实验材料第37页
   ·植物材料第37页
   ·菌种与载体第37页
   ·酶与化学试剂第37页
   ·仪器设备第37页
   ·分析软件第37页
 2 试验方法第37-40页
   ·水稻OsRboh1过表达载体构建第37-39页
     ·引物设计第37页
     ·PCR扩增第37-38页
     ·琼脂糖凝胶回收第38页
     ·PCR产物连接pGEM-T载体第38页
     ·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制备第38页
     ·热激法转化感受态细胞第38页
     ·质粒的抽提第38页
     ·过表达载体构建第38页
     ·农杆菌GV3101与EHA105感受态制备第38-39页
     ·电击转化农杆菌第39页
   ·喷雾法侵染拟南芥第39-40页
     ·拟南芥的准备第39页
     ·侵染拟南芥第39-40页
     ·拟南芥转基因阳性植株筛选第4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0-46页
   ·OsRboh1 cDNA全长的序列选择第40-41页
   ·T-OsRboh1-OE的构建第41-42页
   ·pCAMBIA1301-OsRboh1过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2-43页
   ·pCAMBIA1301-OsRboh1-OE农杆菌转化与鉴定第43-44页
   ·拟南芥的遗传转化与筛选第44-46页
 4 小结与讨论第46-47页
第四章 水稻OsRboh1 RNAi与amiRNA表达载体构建第47-55页
 1 实验材料第47页
   ·菌种与载体第47页
   ·酶与相关试剂第47页
   ·仪器设备第47页
   ·分析软件第47页
 2 试验方法第47-54页
   ·水稻OsRboh1 RNAi表达载体构建第47-50页
     ·RNA干扰区段的选择第47页
     ·OsRboh1-RNAi区段的设计第47-49页
     ·pUbi::OsRboh1-RNAi载体构建第49-50页
   ·水稻OsRboh1 artificial microRNA表达载体构建第50-54页
     ·WMD3对OsRboh1 amiRNA的预测第50-51页
     ·amiRNA与amiRNA*对OsmiR528的替换第51-54页
     ·pCaMV35S::OsRboh1-amiRNA-1,2,3载体构建第54页
   ·pUbi::OsRboh1-RNAi与pCaMV35S::OsRboh1-amiRNA-1,2,3农杆菌转化第54页
 4 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3页
附录1第63-64页
附录2第64-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中国青年本质研究
下一篇:吡嘧磺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吸附性能及其在痕量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