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艾思奇哲学教育思想研究

摘要第1-7页
一、绪论第7-9页
 (一) 选题的意义第7页
 (二)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第7-8页
 (三) 研究方法第8-9页
二、艾思奇哲学教育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第9-13页
 (一) 上海时期第9-11页
  1. 艾思奇在上海时期的主要贡献第9-10页
  2. 艾思奇在上海时期的思想收获第10-11页
 (二) 延安时期第11-12页
  1. 艾思奇在延安时期的主要贡献第11页
  2. 艾思奇在延安时期的思想收获第11-12页
 (三) 北京时期第12-13页
  1. 艾思奇在北京时期的主要贡献第12-13页
  2. 艾思奇在北京时期的思想收获第13页
三、艾思奇哲学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第13-16页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教育思想第13-14页
 (二) 列宁的哲学教育思想第14-15页
 (三) 中国传统哲学教育思想第15-16页
四、艾思奇哲学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第16-24页
 (一) 以民为本,哲学救国第16页
 (二) 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民众第16-17页
 (三) 以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民众第17-18页
  1. 以通俗的哲学文章教育民众第17-18页
  2. 编写哲学教科书教育民众第18页
 (四) 在论战中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第18-21页
  1. 与叶青的论战第18-20页
  2. 与杨献珍的论战第20-21页
 (五) 通过两次理论学习运动普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第21-24页
  1. 延安整风学习运动第21-23页
  2. 建国前后的理论学习运动第23-24页
五、对艾思奇哲学教育思想的总体评价第24-27页
 (一) 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第24-25页
  1. 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概念第24页
  2. 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第24-25页
  3. 推动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传播第25页
 (二) 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第25-26页
  1. 采用了通俗化的表达方式第25-26页
  2. 运用了多样化的宣传手段第26页
  3. 编写了系统化的哲学教材第26页
  4. 培养了规模化的哲学教员第26页
 (三) 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第26-27页
  1. 紧扣了时代脉搏第26-27页
  2. 强调了理论创新第27页
六、艾思奇哲学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第27-31页
 (一)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第27-28页
 (二)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第28-30页
 (三)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第30-31页
结语第31-33页
参考文献第33-35页
Abstract第35-37页
致谢第37页

论文共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文化落地助力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下一篇:国有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淮海集团为例